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爱国卫生

第四节 爱国卫生




  建国后,庆安县掀起了以除四害(老鼠、苍蝇、蚊子和麻雀——后改为臭虫)、讲卫生、移
风易俗、改变家乡面貌为内容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

  1952年,美帝国主义在侵略朝鲜的战争遭到节节失利的情况下,悍然使用了细菌武器,并
对中国的东北地区投掷了细菌弹,庆安县也深受其害。从1952年3月10日至11日,先后有3架美
国军用飞机侵入庆安县境上空,投下了大量带有细菌的苍蝇、蚊子、蜘蛛、蚂蚱、蝴蝶、毛虫、
盖子虫等害虫,以此传播病毒。受害地区有于福屯、王展屯、刘万福、盖家屯、红部、同胜、
大罗镇等村屯,受害面积大约有 450平方公里。为了抵制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防止各种疾
病的发生和蔓延,本县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下简称爱卫会),动员全县城乡的机关、工
厂、学校以及家庭积极行动起来消灭各种害虫,大搞环境卫生,当年全县捕鼠12万只,消灭蚊
蝇1 500公斤,新建维修厕所3万个,灰仓7万个,家禽架5万个,从而减少了各种疾病的发生。
1974年7月,本县对农村提出了两管五改(管饮水、管粪便;改水井、改厕所、改畜舍、改炉灶、
改环境)的卫生要求。

  1977年以后,庆安县以各系统为单位,采取分片包干、定点划段的方法,治理环境卫生。
拆除了影响环境卫生的临街厕所164个,猪圈239个,统一修建一些公共厕所和垃圾箱。1985年
镇内有公共厕所29个,水泥垃圾箱77个,改善了城乡的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