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丧葬
第五节 丧葬
一、汉 族
解放前,庆安汉族的丧葬习俗,非常繁杂。这些习俗的中心是为了表示对死者的尊重和哀
悼。当然,也含有不少封建迷信的成分。
老人在停止呼吸之前,家属给死者去掉全部旧衣,穿上“寿衣”、一般的寿衣是上身穿 5
件,下身穿 3件,衣裳多为棉的,不钉纽扣。要在屋地搭上木板,铺上褥子,然后把死者抬到
褥子上面,做为灵床。灵床前点长明灯,以黄表纸蒙面,然后焚化纸。死者一咽气,要由长子
给指明路途。儿子站在板凳上,用扁担向西南方向指,并大声呼喊 3次:“爹(妈)走西南大路!”
然后要在死者的脸上盖上黑布或纸。死者头上方点上油灯,供上馒头之类的供品,在 1碗米饭
上面插3个秫秸,秫秸上各绑1个棉花球,以备出灵前“开光”之用。死者的后人有戴孝的风俗。
就是戴孝帽、穿孝服、扎孝带,孝服一律白色。儿子、儿媳、姑娘、姑爷全孝,男戴白帽,女
扎素巾,儿子辈在孝服外腰间扎 1条麻荆。孙子辈只戴白帽、扎索巾、穿自鞋、在孝服上钉上
1个红布条,以区别辈次。没过门的“媳妇”戴孝,孝服里边要穿红衣服。戴孝后,要到城隍
庙或土地庙,给死者“报宙”。一日分早、午、晚3次。
办丧事人家,门前要挂一大长串黄纸钱,叫“锅头纸”,纸的张数与死者岁数相等。另加
2张,为天1岁,地 1岁。富裕户要在院内搭灵棚。停放死者三、五、七天不等。还有更长时间
的。停放期间要给死者扎彩,如牛、马、猪、羊、“金银山”、“金银桥”等。所扎之物,做
为随葬品,下葬时全部烧掉。有些死人家属要请“阴阳先生”,占卜吉凶,看一看死的时辰是
否“犯毛病”,如果认为“犯毛病”,还得阴阳先生“破”,以确定“入殓”和“出灵”的时
间。入殓时,由长子抱头,次子抬脚,其余的人扯褥子边。死者的头上要用人扯着黑布遮蔽阳
光,然后轻轻地放在棺材里。入殓后,棺材前点上油灯放上祭品,烧香焚纸。棺材前贴上“故
先考(男)或先妣(女)之灵”的牌位。遗属痛哭,晚辈轮流守灵。出灵前夜有“辞灵”的举动。
即灵前要高挂灯笼,加摆供菜及果品;在灵位两边站有近亲知友,等候给死者“辞灵”烧纸。
出殡时先打开棺盖,由长子先用秫秸上面缠的棉花球沾白酒,擦拭死者五官和手足,为死
者“开光”。口念:“开眼光,亮堂堂;开嘴光,吃牛羊;开鼻光,闻清香;开耳光,听八方;
开手光,抓钱粮;开脚光,上天堂。”之后亲人瞻仰遗容,接着是封棺,用大铁钉钉住棺材盖,
在封棺时,跪在两边的人要喊死者(按称呼)躲钉。这时,长子双手将泥盆捧起,举过头顶摔碎,
这叫“摔丧盆子”,再将死者的枕头烧掉,把门上挂的锅头纸也烧掉。灵柩起动,长子打着
“灵头幡”走在棺材前,其余的人按辈次排成一字长队,边哭边送灵。棺木有车拉的,也有用
人抬的,但棺木不能在半路放下歇息,必须一直抬到坟地。在送葬的路上,还要扔纸钱,叫
“买路钱”。灵柩起动之后,屋里还要“净宅”。灵柩到达坟地后,要轻轻地放在坟坑里,棺
材前仍然点上大油灯,放上“下水罐”,然后由长子放在棺材上,盖上第一锹土,其余人才动
手掩埋。如果死者配偶有先死的,可以合葬。比较有钱的人家,要为死者出礼殡。穷人办丧事,
则只能从简,用薄棺或破柜盛殓,有的用炕席卷殓埋葬了事。但无论穷人富人,死人埋葬 3天
以后,都要圆坟, 7天要烧“头期”(七),14天以后要烧“二七”,一直烧“七期”。清明节
还要祭扫坟墓。
解放以后,繁杂的殡葬制度在本县逐步改革。建国初期基本还是土葬。1967年后,政府提
倡火化,至1985年城镇已无土葬的,农村也正在逐步实行火化。但“圆坟”、“烧七”、“烧
周年”等习俗,解放后到现在仍在延续。
二、朝鲜族
朝鲜族的丧葬仪式比较隆重,一般人死3天才出殡。老人死后,亲人3天内不准洗脸、理发,
也不准吃干饭,而且必须穿孝。如果死在家中,要把死者装进棺材,放在炕梢,如果死在外头,
只可进棺不可进屋。人死多为土葬。
老年人因病去世,认为是老死,叫喜丧,要喝酒跳舞祝贺;如果是由于某种意外事故而不
幸死亡,大家要安慰家属,不跳舞。人死后要连续祭奠 3年。每年清明节、周年、节日都要祭
奠。近年来,政府提倡火葬,朝鲜族丧葬习俗也有了改变。
三、回 族
回族的丧葬主张速葬。习俗与汉族不同,要求亲人给死者脱光衣服,意思是:人生到世上
是光着身子来的,离开世上,回“多思海”(相当于汉族迷信说的地狱),也要光着身子回去。
脱去死者的衣服后,要把死者抬到板铺上,用白布将死者盖上。家里人要到教主那里给教主跪
下报丧。停尸一般不超过3天。下葬前,教主阿訇要指定3个人给死者洗浴。教主要念《古兰经》。
为死者祈祷。洗浴之后,用白布裹身。再把死者抬到公用的棺材——“经匣”里,抬到墓地后 ,
再将死者从“经匣”里抬出,然后放入事先砌好的墓穴安葬。
死后7天叫“七日”,死者家属“七日”要请教长“诵经”、“走坟”(超度“亡人”),1
个月叫“月头”。也要炸“油星”。请教长“诵经”、“走坟”。40天叫“四十日”,也要炸
“油星”、“诵经”、“走坟”。以后还要祭奠“周年”、“ 3年”、“10年”、“20年”。
各个祭日的做法都和前面所述相同。20年之后一般不再有祭奠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