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四、《庆安县志》编修始末

四、《庆安县志》编修始末




  《庆安县志》的编修工作始于1980年,定稿于1994年,其间历经十几个寒暑,先后四易其
稿,多次修改,终使志书修成,即将面世。全书共设22篇、 100章、335节,附插图9幅,照片
102幅,其中彩色照片43幅。

  《庆安县志》的编修工作大体可分为组建队伍、搜集资料、筛选整理、总体设计、拟定篇
目、分工编写、审议修改、总纂合成、终审定稿、出版印刷等几个步骤。

  1980年,庆安县委、县政府按照上级部署,决定编修《庆安县志》,以便将本县百余年的
发展历史如实记述下来,为当今的经济建设提供借鉴。随之成立了庆安县地方志编写领导小组,
并先后从有关部门抽调干部,组建了庆安县志办公室。

  县志办成立之初属临时机构,隶属县委系列。队伍组建后,立即着手于县志编写前的筹备
工作:一方面组织和发动全县各部门编写专业志;一方面深入基层,通过查档阅卷、走访当事
人、知情人等多种途径,搜集入志有关资料,还请部分离退休干部写回忆录。1981年以来,先
后派人赴北京、长春、大连、哈尔滨、绥化等地的档案馆、图书馆查档阅卷,摘抄、复印了大
量涉及庆安县发展演变过程的历史资料,然后将有关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并编写了大量资料汇
编。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二次修志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修志工作。至1983年,一些农村社志
和部门专业志也陆续修成,从而为下步编写县志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当时县志办属非常设机
构,临时从各单位抽调的修志人员陆续调离或回原单位,1984年前后县志办只有一、二人留守,
修志工作一度处于停滞状态。同时由于人员调动频繁,工作缺乏连续性,一些资料也因保管不
善而遗失,由此影响了修志进度。

  为了扭转修志工作的被动局面,1985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县志办定为常设机构,当时定
编 4人,隶属县政府领导。1987年又对修志组织进行了充实和调整,建立了由县委、县政府有
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并为县志办选派了主任和主编,形成了修
志工作由县委领导,政府主持的格局。修志组织调整后,认真研究了修志工作有关事宜,制订
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聘请几名离退休干部参与修志工作,并按上级业务部门要求,将《庆
安县志》的下限由原定的编至1980年延至1985年底。同时通过印发文件,召开会议,组织业务
培训等形式,重新开展了组织发动工作。于1987年 9月召开了全县第三次修志工作会议,部署
了编修县志和续修专业志任务,动员全县各界人士支持修志工作,为编修县志提供有关资料,
同时县志办还创办了《修志通讯》报,以此为媒介,沟通修志信息,交流修志经验,使修志工
作重新转入正轨。

  为了加快修志进度,县志办在抓专业志编修工作的同时,通过查档阅卷,走访调查等各种
渠道搜集入志有关资料。至1988年,入志资料基本征集齐全,并完成了志书的总体设计,在省、
地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确定了县志篇目。在此基础上,正式投入县志的全面编写。全体修志人员
勤奋笔耕,常年伏案疾书。至1990年,近 200万字的县志初稿基本形成。但由于县志办无一元
老,编修人员皆是新兵,缺少实际修志经验,有些志稿远远达不到质量标准,或选材不当,或
资料不翔实,或不符合志书体例。对此,我们采取了集中审议修改的方法,逐一剖析志稿存在
的各类问题,研究修改方法和补救措施,并制订了“关于提高志书质量标准的实施方案,”要
求编写人员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同时主编严格把关,反复修改志稿,对一些问题较
多的篇章返工重写,以求提高志书质量。在此基础上,将志稿打印装订成征求意见稿,送县编
纂委员会成员和各有关部门审阅,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将意见反馈回来后,我们又进行了多
次修改,并进行了全书的总纂合成,最后形成送审稿,于1993年先后报送省、地业务部门终审。
省、地业务部门对《庆安县志》认真把关,并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使我们在付印前最后一次
修改中有所遵循,从而确保了志书的质量。《庆安县志》于1994年终审后定稿,1995年 9月交
付出版社出版。

  《庆安县志》的编修工作,始终是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与关怀下进行的,傅文学、周俊、
徐承运、祁世铭、廉继颇、王荣、傅广文、李宝山等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都先后担任过县志
编纂委员会正副主任,在解决办公地址、修志经费、人员编制、部署工作等诸方面,有关领导
作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在筹集出版县志经费过程中,主要领导亲自安排,使得《庆安县志》得
以付梓印刷。

  《庆安县志》的修成,凝聚着全体修志人员的辛勤汗水,多年来,修志人员兢兢业业,勤
奋工作,节假日经常不休息,或冒着严寒酷暑走访调查;或两袖清风伏案笔耕。不因市场经济
带来的收入差别而抱怨,也不为轻视编史修志的世俗观念而动摇献身志业的抱负,在默默无闻
的岗位上辛勤耕耘,为能澄清某一史实或纂写出一篇志稿而自感欣慰,终因日积月累而查明了
县崎,修成了县志。自1980年县志办成立以来,共搜集到清末、民国、伪满、解放初期及建国
以来的各种文字资料800余万字;采访口碑资料10余万字;编写资料汇编300余万字;绘制各种
图表150余幅;拍摄资料照片800余幅;复印珍贵历史资料数百种;还组织并指导各部门编写专
业志近百部、1200余万字;为省、地业务部门和县内各有关单位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庆安县志》的修成,与曾在县志办工作过的同志和为本志提供过资料的社会各界人士分
不开的,没有他们昔日用汗水浇灌出的绚丽之花,则无法结出今天的丰硕之果,其中已有几位
老同志献身志业、不幸逝世。《庆安县志》的修成,对他们的在天之灵也是一个慰祭。

  在编修《庆安县志》过程中,得到黑龙江省和绥化地区地方志办公室的关怀与业务指导;
得到绥化、海伦、巴彦、铁力、木兰、嘉荫等兄弟市县地方志办公室以及本县的财政局、统计
局、档案局、教育局、文化局等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与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表示感
谢。

  编修新县志,对我们来说还是第一次,由于缺少实践经验,加之我们的水平有限,虽几经
修改,但不足之处仍在所难免,诚望有关专家学者、修志同行及广大读者多提批评意见。俾再
版时予以修正。

   庆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199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