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1963年—1966年

1963年—1966年


   1963年

  2月2日 县召开1962年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大会。代表331人。

  3月8日 省人民委员会通报表彰望奎县农机具检修成绩突出,改过去集中冬前检修为常年
分段计划修理,是改革的成功经验。

  3月20日 全县自2月上旬发生小儿麻疹、百日咳、白喉和伤寒等疫病,蔓延13个公社41个
生产大队。是日统计,全县麻疹病患者640人,百日咳、白喉病患者129人,死亡3人。

  3月30日 县社会主义教育试点工作组进驻东郊公社夹荒大队,7月结束。

  4月9日 县第一中学学生与苏联小朋友开展友好通讯。自1961年始,集中通讯 3次,52人
参加,收到苏方寄来的“列宁共青团”徽章1枚,照片、肖像等13片,火柴商标 1枚,戈比1枚。
寄出的有刺绣图案2件,画片13张,三面红旗纪念章5枚,人民币1、2、5分各1枚。

  5月10日 全县动员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件,组织217名报告员,
6 255名宣讲员,通过报告、讲演、展览等形式,向群众宣传贯彻,受教育面达16.9万人次。

  5月27日 成立县计划生育委员会,县长刘喜森兼任主任。

  6月22日 东升、东风、莲花、奋斗和红星公社遭到冰雹袭击,并伴有7级大风,成灾面积
11.5公顷。

  7月12日 县人委对二级以上残废军人、老抗联、 老红军、带病复员军人和孤老军烈属实
行生活照顾。抗联、老红军按口粮标准的50%分给小麦,残废军人按口粮标准的35%分给小麦。

  8月14日 县人民医院首例胃大部切除术获得成功。

  9月7日 调整低工资。有40%的职工、干部升级。工资变为5类地区。

  9月16日 中共望奎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参加会议代表341人。选举王元钧为县委第一
书记。

  10月23日 全县取缔巫医神汉和禁毒工作结束。取缔巫医 407人,大神27人,阴阳先生43
人,算卦先生43人;收缴迷信工具9种114件;销毁975户种植大烟15.49万株。

  11月23日 望奎县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办公室成立。

   1964年

  1月5日 县委召开七千人大会。县委第一书记王元钧就全县如何开展好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作了题为《轻装上阵、共同对敌》的政治报告。

  1月8日 全县有239个生产队的牲畜发生口蹄疫,病畜达9 817头(匹),牛、羊、猪死亡1 075
头(匹),死亡率占发病率的10.95%。县成立病畜防治指挥部,组织防疫队伍,采取土方、土药、
软草精料,紧急抢救。建立联防,封锁病区,停止市场交易活动。到 4月20日,注射口蹄疫苗
2.1万支,控制了疫病蔓延。

  7月 1日 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总户数为61 219户,总人口为345 916人。其中:男
177 565人,女168 351人。

  8月21日 全县大面积发生水灾,成灾面积51.8万公顷,遭灾队403个,受灾农户16 739户,
县拨救灾赈济款11.4万元。

  11月26日 望奎、兰西两县边界草原纠纷问题,在地区工作组长周文瑞的主持下达成协议。
①边界维持1945年划定的依呼兰河为界,不应以河道改道而变移。②大尾巴通和西葫芦头,计
80公顷的条通和草原,归望奎县永远管理和使用。

   1965年

  1月18日 望奎、绥化两县边界纠纷在专署专员慕振英的主持下,本着 “参照历史、重视
现实、有利生产、有利团结”的原则,对通江公社与连岗公社之间和卫星公社与太平川之间以
及海丰公社八方大队与四方台公社欢喜岭大队之间的边界达成协议,两县代表签字,交换承认
书。

  2月15日 全县宣讲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
《二十三条》)。

  4月12日 全县有319个生产队使用“1605”农药拌种,在19个生产队中有84人中毒,经抢
救全部脱险。

  8月19日 凌晨,全县遭到暴雨加冰雹袭击,持续20分钟。雹粒大如鸡卵, 小似黄豆,平
地积雹17公分。

  8月23日 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来望奎视察。24 日晚, 观看了县评剧团创作的现代评剧
《探家记》彩排,并接见了全体演员。

  8月24日 中共望奎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参加会议代表336名。王元钧当选县委第一书
记。

   1966年

  2月15日 中共绥化地委组织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团进驻望奎县,开展 “四清”运动。由于
“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于8月停止进行。运动中有1 343人被斗,其中:定为四类干部 482人,
不法四类分子651人,牛鬼蛇神210人。对基层干部打击面过宽,1979年予以平反和纠正。

  4月5日 县城各界群众冒雨到革命烈士陵园,悼念冯耕夫等烈士殉难20周年。县委第一书
记王元钧到会讲话,号召全县人民继承先烈遗志,踏着先烈足迹,完成先烈未竟事业。

  5月24日 在县委常委、县长、副县长及17级以上党员干部中传达中共中央 《五·一六》
通知。

  6月15日 县内 “文化大革命”拉开序幕。县委召开县直各单位负责人会议,并向中学派
出领导运动的工作组。

  7月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开始。

  8月28日 县一中 “千锤百炼造反团”,在县委门前召开点火大会,“炮打社教工作团”,
揪斗工作团书记马德山。

  8月30日 “造反派”在二中操场召开 “炮轰司令部”大会,揪斗了县委副书记谷德方、
杜继承等人。

  是月 “文化大革命”进入高潮,全县城乡成立造反团组织达 2 295个,参加成员6.98万
人。先后有938名干部以莫须有的罪名,遭到揪斗、游街、蹲反省室。

  9月4日 部分红卫卫兵冲进评剧院,将戏装和道具抬往十字街口,价值万余元的财产一火
焚之。

  10月 县成立学习毛主席著作办公室。

  11月4日 红卫兵组织革命串联长征队,到全国各地大串联。

  11月24日 哈外专“八八团”游斗李范五到望奎,在县电影院召开批斗大会。

  12月23日 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要求各级干部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解决“两个相信”
(相信党、相信群众), “两个正确对待” (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积极主动地迎接
“文化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