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
1985年
2月2日 县公产民房一栋(12间)发生火灾,县政府拨款2万元,10月1日受灾户搬进新居。
2月16日 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企分设,建立乡(镇)政府工作结束。共建 2镇16乡195个村,
4月,卫星、通江、海丰和惠七乡改为镇制,9月,省政府批准增设敏三乡,至此共有 6镇13乡。
2月18日 先锋坤三村蔬菜专业户蔡景学,被省科协命名青椒大王。 蔡景学种青椒0.45亩,
总产6 884公斤。
2月20日 县体校学生耿立发在全省少年速滑比赛中,获金牌 4块,银牌1块,个人全能冠
军。
2月28日 县委、县政府举行建设小康县聘请顾问仪式大会, 向省农科院院长许忠仁等12
名顾问颁发聘书,就园艺、蔬菜、种子繁育、作物栽培、植物保护和综合试验达成16项协议。
3月2日 县取消生猪派购,实行多渠道流通,自购自销,放开经营。
3月21日 县人民广播电台、电视转播台建台典礼剪彩仪式在政府礼堂举行。
3月25日 日本友人、东京畜牧、蔬菜检疫部门负责人年景武, 为望奎县引进快生大白萝
卜、包头白菜、夏水菜、黄瓜、小红柿子等7个蔬菜优良品种。
5月10日 全县完成对苏出口大豆3 310吨,超国家任务3.2%。
5月11日 全省牲畜繁育现场会在望奎召开。20个地、县 (市)畜牧基地负责人、技术员参
加会议,会上介绍了望奎经验。
5月23日 国家畜牧总局派工作组到望奎县考察畜牧技术体制改革。
6月7日 下午1时20分至4时,降暴雨,全县遭受风、雹袭击。冰雹持续时间长达37分钟。
最大风力达11级,最大雹粒如鸡卵。民房、高压线、农作物均受到严重危害。农田成灾面积达
8 683公顷。
6月28日 国家 “三北”农防林建设指挥部和省营林局的负责人、新华社记者到望奎,考
察“三北”农防林带望奎第一期工程建设情况。
6月29日 省广播电视人学望奎分校成立。有教职员工20人,9个专业,学员412人。
6月30日 全省农村科普工作咨询服务现场会在望奎召开。望奎介绍了 “搞好农村科普咨
询服务”的经验。
7月1日 县委召开创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模范党小组表彰奖励大会。先进党支部47个,
优秀党员268名,模范党小组37个。
7月30日 全省农业高产技术推广现场汇报会在望奎召开。参加会议的160人。听取了望奎、
绥化、海伦、巴彦及牡丹江培养科技户、推广高产新技术的经验,8月5日闭会。
8月12日 全县再次遭受特大黎雨、大风、冰雹袭击。在50分钟内, 有16个乡镇降雨70毫
米,厢白乡达 119毫米;呼兰河洪峰水位高达145.98米。降雹长达30分钟,冰雹直径最大为10
公分。受灾户4.06万户,占总农户的46.7%。
8月19日 县委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全县人民紧急行动起来, 以战斗姿态投入到抗灾抢险
第一线。第一批副局级以上干部30人的抗灾抢险工作队于17日分赴灾区。
9月2日 省电视台记者黄晓天、郭立到望奎图书馆录制《村庄里的都市》彩色电视录象片,
在全省播放。
9月4日 城乡举办庆祝我国第一个教师节活动。县党、政、军领导分别到各中、小学校,
与教师联欢。县委批准103名教师入党,县政府拨款2万元为教师解决住房,同时拨款40万元,
为2 610名教师补发改革的工资。
9月 6日 劳动部门统计:全县从1979年以来,五年间安置待业青年1.3万名,下乡已婚青
年125对。兴办青年集体企业124个,固定资产295.7万元,流动资金280万元,上缴税利41.9万
元。
9月9日 团县委组织城镇团员、青少年支援灾区,捐献粮食30吨,用 9辆汽车送往富源、
富饶和先锋3个重灾区。
9月16日 城镇机关、企业、事业干部、职工积极支援灾区。捐献粮食110.5吨,人民币3 744
元,粮票1 671公斤,布匹5 000米,衣服1 030件。
9月21日 全县抗灾自救表彰人会在政府礼堂召开。 记大功19人,记功24人,通报表扬43
人。
10月15日 省顾问委员会主任陈雷到望奎县视察灾情。在卫星镇听取抗灾自救情况后,挥
毫泼墨诗人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名句。
10月23日 台胞于瑞祥先生于 6月28日由台湾经香港取道回国,定居望奎,是日病故,终
年74岁。
11月2日 县委统战部向前国民党6名起义官兵和7名投城人员颁发证明书。
11月17日 望奎县首批打入上海市场的白条鹅4万只,起运发往上海。
11月20日 县保险公司对受自然灾害绝产的294公顷烤烟投保户赔款,计35.2万元。
12月4日 18时,县焰花厂工人白景珍(女,34岁)在家私制鞭炮,引起爆炸,烧掉3间草房,
家县全部炸坏。白景珍当场死亡,其爱人左上肢被炸掉。
12月30日 县老干部活动室大楼落成交付使用。面积 1 041平方米。设有游艺、书画、写
作、阅文、阅览、保健和议政等17个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