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解放后区划

第三节 解放后区划




  1945年10月,地方维持会按县行政区域划分望奎区、灵山区、通江区、惠头区、海三区、
莲花区等6个行政区。

  1946年1月,望奎县政府下辖6区,同年2月9日调整增划厢白、滕围2个区,辖113乡;12月
增划高贤区。1948年 5月增划临城区,至此,望奎共10区4街120村,区下先为乡后为村,街下
为闾,村下为屯。

  望奎区:辖一、二、三、四街。

  临城区:辅厢蓝前四、厢蓝后四、正蓝四、正蓝五、厢蓝五、厢红五、厢红四、夹荒、厢
红六、厢白五、厢白六、水营四等村。

  灵山区:辖正蓝六、正蓝后二、正蓝前二、正白前三、正白后三、厢红七、正蓝后头、正
蓝前头、正蓝前二、正蓝后二、厢白七、厢白前十三、厢白后十三、东四段、西四段、沿江、
正蓝前三、正蓝后三、金家店等村。

  滕围区:辖厢白三、厢白四、坤三、坤四、坤三段南、坤三段北、坤二段南、坤二段北、
坤头段南、坤头段北、坤后二南、坤后二北、坤散北、坤散南等村。

  通江区:辅下蓝头、正蓝二、正蓝三、通江、厢红头、厢红二、厢红三、厢白头、厢白二、
坤头、坤前二、坤南等村。

  惠头区:辅敏头、敏二、惠头、惠二、惠三、惠四、水头、水二、水三、厢蓝头、厢蓝二、
脯蓝三、信头等村。

  海丰区:辖八方、厢黄三、厢白前头、恭头、恭二、恭三、宽头、宽二、宽三前、宽三后、
信二、信三、信四、敏三等村。

  莲花区:辖厢前的头、厢黄后头、厢黄前二、厢黄后二、厢黄后三、厢白后头、乾头、乾
二、乾三、恭四、恭五、恭六、宽四、宽五、信五等村。

  厢白区:辖厢白后二、厢白前二、敏四、厢白前三、厢白后三、正白前头、正白后头、厢
蓝六、水五、水六等村。

  高贤区:辖惠五、惠六、惠七、水七、水八、信六、信七、敏五、敏六、敏七、宽六等村。

  1951年 4月14日,县政府将各区按数字编排,即望奎区为一区,临城区为二:区,灵山区
为三区,滕围区为四区,通江区为五区,惠头区为六区,海丰区为七区,厢白区为八区,莲花
区为九区,高贤区为十区。区所辖行政村未变,仍沿用井田村称谓。

  1956年4月11日,实行撤区划乡,县行政区除莲花区外均裁撤,划分29个乡、1个镇,废村
制,改社制辖123个高级社。

   望奎县乡社一览表



  1957年8月,撤水头、城郊、白三3个乡,合并为27个乡(镇)即:双龙镇、白六、水四、红
三、灵山、后三、正白、沿江、二段、头段、散北、通江、坤头、惠头、水三、恭二、信三、
宽头、敏头、宽三、厢白、前二、敏四、莲花、厢黄、恭四、恭六、惠七乡。

  1958年9月7日,公社化并乡为社,实行乡社合一,既是政体又是经济单位。将27个乡(镇)
合并为13个乡(镇),即为13个人民公社。双龙镇——双龙镇人民公社,灵山乡——红星人民公
社,头段乡——全丰人民公社,二段乡——先锋人民公社,通江乡——通江人民公社,红三乡
——火箭人民公社,惠头乡——卫星人民公社,恭二乡——海丰人民公社,信三乡——灯塔人
民公社,厢白乡——红旗人民公社,莲花乡——莲花人民公社,恭六乡——东风人民公社,惠
七乡——幸福人民公社。同年11月,全丰人民公社并入先锋人民公社。1961年 4月,公社下辖
管理区改称生产大队。

  1961年 3月10日增设东郊、沿江、富源3个人民公社。同年6月18日将沿江公社改称富饶人
民公社。

  1962年4月增设民乐公社,1964年3月改称奋斗人民公社。

  1962年7月增设东升人民公社。

  1964年9月1日增设环城人民公社,1969年9月撤后并入望奎镇。

  1967年 5月30日,全县18个人民公社改称公社革命委员会。1978年12月取消公社革命委员
会名称,改称公社管委会。

  1976年10月,红旗人民公社改称厢白人民公社。

  1983年秋,全县搞建乡、建村工作,1984年 4月撤销人民公社名称,恢复乡镇人民政府。
奋斗改为后三乡,东风改为恭六乡,红星改为灵山乡,幸福改为惠七乡。

  1983年11月增设环城人民公社。

  1984年4月增设敏三乡。

  1984年 5月,莲花、海丰、卫星、通江、惠七5个乡改为镇。至此,望奎县行政区划6个镇,
13个乡,即:望奎镇、通江镇、莲花镇、海丰镇、卫星镇、惠七镇、灵山乡、东郊乡、火箭乡、
富源乡、富饶乡、先锋乡、环城乡、灯塔乡、敏三乡、东升乡、恭六乡、厢白乡、后三乡,下
辖195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