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县城
第三章 县城乡镇
第一节 县城
望奎镇居县境之中, 略偏西, 地理座标东经 126°29′,北纬46°49′。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经绅民肖士德等出放街基,因其介于头道乌龙沟与二道乌龙沟之间,取名双龙城。
越年 (1908年)奏请海伦府准官办,改双龙城为望奎镇。“望奎者,遥望卜奎之义也”,(齐齐
哈尔原为“卜奎”城,放荒之初,人烟稀少,县地居高,遥望西北,卜奎隐约可现,辄取《望
奎》为地名)。宣统三年(1911年),因镇基幅员狭窄,由绅民禀请,经海伦府准改放。民国2年
(1913年),复行展放街基,望奎镇街基原放续放34.29万丈方(旧尺),现在东西长2 470米,南
北宽1 780米,总面积为4.4平方公里。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镇内有9条东西街道,5条南北交叉
街道。
自民国 5年(1916年)设治至1985年,70载,望奎镇一直成为县治驻地,为全县政治、经济、
文化、交通的中心。
望奎镇设治前为海伦县(海伦府)辖南乡所在地,设治后,在镇内西北三道街建衙设署。民
国19年(1930年)实行自治法,望奎镇划为一区,四隅更名为禄华、福升、祯定、祥符。
日伪时期,于伪康德 3年(1936年)改望奎镇为望奎街,并将镇内各街道取名为:望明、奎
兴、永宁、博文、升平、建设、保安、光明、育才、治安、致中、维新、乾元、兴学、政治、
嘉定、宣化、日新、崇直、怀德、兴隆、美仁街及东门外、西门外、南门外、北门外街。
1945年10月,地方治安维持会旋将望奎街改称望奎区,称四隅为奎兴镇、育才镇、日新镇、
兴学镇。
民主政府建立后,划望奎区为4镇9乡 (夹荒、厢蓝四、厢蓝五、正蓝四、正蓝五、厢红五、
厢红六、厢白五、厢白六)。后将镇改为街,称、二、三、四街。1948年5月辖乡归属临城区。
1955年4月,望奎区改称双龙镇。1958年9月改双龙镇为双龙公社。1967年 5月30日变双龙公社
为望奎镇公社革命委员会,1969年9月环城公社并入。1979年增划1个街,1980年 5月改镇革委
会为望奎镇人民政府。辖一、二、三、四、五个街道办事处及正蓝五、正蓝后四、厢红五西、
厢红五东、厢红六、双红、五七、曙光、良种场等 9个大队。1983年11月设环城人民公社,划
出6个大队。1985年增划 1个街道办,望奎镇下辖6个街道办事处,52个居民委,3个村民委(双
红、五七、曙光)、8 个自然屯,1.7万户,6.06万人,其中:有汉、满、蒙、回、瑶、锡伯、
朝鲜、达斡尔8个民族。耕地面积823.2公顷,其中:菜地507.1公顷,作物以蔬菜为主年产1.18
万吨,8个生产组以种植果菜、秋菜、越冬的菜著称。兼种玉米、大豆、小麦。
镇办、村办、街办企业迅速发展。镇办制砖、木器、化工、刺绣、电机修理厂 9处,年产
值116万元,从业人数295人。村办 3处,年产值30万元,从业198人。街道办6处,年产值87.9
万元,从业人员189人。
镇办卫生院1处,有床位50张,医务人员60名。街道卫生所3处。镇办中学1所,小学1所。
县城内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29处,其中:机械工业4处,建材制品 3处,运输设备2处,
食品加工 8处,纺织1处,印刷1处,电力生产1处,化学工业1处,橡胶制品1处,电气制造1处,
金属制品1处,其它工业5处。位于北门外的食品总厂,西门外的糖厂、棉织厂,以及县制酒厂
皆是骨干企业。有集体所有制厂社43处。其中:位于市中心区的木器厂,南五道街的造纸厂,
产品创优,成为省轻工业的先进单位和六好企业。
县城有建筑企业、全民所有制的工程队2处,集体所有制的工程队4处。
县城全民所有制商业企业:有五金、糖酒、百货、食品、服务、信托、石油、医药、纺织
品、烟草、水产、果品、日杂、土产、农机、机电、金属、化建、木材、燃料、排灌、种籽等
22处专业公司,42处零售商店。饭店、旅店、照相、浴池23处。集体所有制商业,有零售店113
家,饮食业39家,服务业39家。个体商业包括坐店摊床549户,饮食业221户.服务业282户。
县城文化、卫生、教育、体育专项设施,日臻完善。有文化馆、图书馆、书店、影剧院、
电影院、工人文化宫、体育运动场、老干部活动室、俱乐部。有县医院、中医院和 4处门诊部,
以及结核防治所、妇幼保健院、卫生防疫站、药检所。还有水利、农机、糖厂、食品总厂卫生
所。学校有高中1处,完全中学2处,初中2处,小学 7处,幼儿园1处,以及聋哑校、进修校、
干部文化校、职业高中、农业中学、技工学校、卫生学校等。
县城有渣油路面 3条,砂石路面11条,沟通绥望、四望、海望、青望四通八达公路网,成
为运输中枢。并有超百米微波电视铁塔矗立于县城高空。有干部疗养所、气象站、苗圃、家畜
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