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貌 望奎县地处松嫩平原的东北部,小兴安岭山脉的西南部。由于县境的东、南、西三面濒河,
北有第三道乌龙沟子环绕,地形近似纺锤状棱形,总面积2 320.29平方公里。
小兴安岭山脉距县东北130公里处,余脉变为山前丘陵地,乃县境地形的基本特点。
地势东高西低、东西坡降1/1000,南北坡降1/3000。境内无山岳,最高点在东北部的东升
乡帽儿山屯,海拔250.1米,最低点在西南部通肯河、呼兰河交汇处,临近坤南前村,海拔127.8
米,全县平均海拔130米。
境内有三道乌龙沟子,横贯腹部,截为四段,构成以县城东至克音河,一条宽10公里左右
的地带为丘陵漫岗地形;由此西向丘高降低,坡度变缓,逐步过渡为漫川漫岗地形,东西宽约
45公里;县城西至通肯河,宽11.2公里,为平行狭长平原区;沿河一带地形起伏颇大,有零星
的岛状岗地,亦称之“河唇地”,比高约3~5米,地面比降为1/3000。突出的是富饶乡四马架
屯。南经大、小拉拉屯,板子房至先锋乡前、后庄家屯、丰收村,到富源乡二段、头段、二南
东的小山屯,有一条东西3~4公里宽的洼地,俗称“碱沟”,是全县历史上的“西洼荒”涝区;
在与漫川漫岗相接间,即由通江镇通江村,向北经白二前、白二后村,先锋乡白六村,后三乡
山头、前十三、后十三村,为阶梯式地形,向东地势陡升,与西部平原高低相差30~40米。县
中部由东南部的卫星镇向西北过渡,经望奎镇到灵山乡金家店、正白后二、正蓝后头村,后三
乡正蓝后二、正蓝后三至县界地势平缓,为漫川漫岗区。
丘陵漫岗区的坡度为5°—30°之间,面积为22 665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9.8%。
漫川漫岗区的坡度为1.5°—5°之间,面积为51 914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22.4%。
平原区的面积为121 283.7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52.3%。
望奎县地面坡度面积表 单位: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