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涝灾

第二节 涝灾




  有“西洼荒”涝区、克音河涝区、乌龙沟两岸涝区。涝灾的特点是:发生频率高,持续时
间长。从1957年以来,14次较大的暴雨有 8次出现在8月份,6次出现在7月份。1985年8月12日,
通江镇一日降水达119毫米。

  几次大的涝灾是:

  1914年,全县大雨连绵,河水猛涨,沿河地水深数尺,尽成泽国。

  1931年,从立夏降雨,多则半月、少则10天,不间断,不开晴,绥望交通因呼兰河涨水而
断绝,从惠头到绥化县新刘家河宽10公里。

  1946年 7月12日中午突降大暴雨3小时左右,降水350毫米,受灾面积较广。克音河岸附近
的乾二村平地积水一米深,冲倒房屋4座,庄稼溺死。

  1963年4月至7月霪雨成灾,降水量达680毫米,西部地区洪水围困。

  1973年8月10日晚 8时,发生大风暴雨,45分钟降水53毫米,伴有7级大风和局部龙卷风,
受灾面积2.6万公顷,摧毁房屋49间,揭掉房草350间,刮倒电柱250根,树木618棵,冲毁桥梁
25座,有36人被淹致伤,3人死亡。

  1985年8月发生水灾,降水量为常年的15倍。12日通江镇日降水高达119毫米:16日呼兰河
最高水位达到154.9米。有8.77万公顷农田成灾,冲毁小型水库3座,塘坝75座,涵洞80座,鱼
池182个,全县民房倒塌933间,烤烟房、回潮房96座,冲毁河套窝棚223个。危房1 534间。动
迁7个村(含9个屯),562户。洪水淹死大牲畜7匹(头),羊50只,家禽6 432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