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下序
第四篇 农业
篇下序
望奎是黑龙江省一个重点产粮县。解放前,由于封建剥削制度的束缚,灾害频仍,生产技
术落后,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民生活极端贫困。大量土地为地主所占有,以出租土地、收耪
青户、雇佣长工等三种形式剥削农民。清末,呼兰河、通肯河流域进行开发,垦殖土地随着买
卖兼并,田赋增重,加之战乱,田地多荒芜。民国和伪满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已成为发展农
业生产的严重障碍。
解放后,经过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农民分得了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实行农业合
作化,生产关系发生变革。广大农民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兴修水利,改善生产条件,采用农
业机械,推广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1958年农业总产值达1.55亿元,比1949年增长85.5%。
当年掀起“大跃进”运动,高级社尚待完善之际,匆忙进入人民公社。对生产关系作了过急过
多的调整,脱离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客观实际。片面强调“一大二公”,劳力、物资统一平衡。
产量要求高指标,分配实行供给。办公共食堂、吃“大锅饭”,刮起“共产风”。违背了等价
交换、按劳分配的原则,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958年,农业生产虽获丰收,农产品却很快
被消耗空了。加之自然灾害影响,致使1961年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困境。农业总产值下降到1.04
亿元,比1958年减少 33%。翌年,根据党中央农村工作“六十条”精神,纠正“左”的失误,
调整建立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所有制。开放集市贸易,为社员划分自留地,允许开小
片荒,从而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景况逐步有所好转。1966年以后,在“文化大革命”
动乱的干扰下,农业生产起伏不稳,城乡市场基本上是单一模式,人民生活水平仍然较低。
粉碎“四人帮”结束了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农业有了新的生机。1978年农业总产
值上升到1.58亿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
制的前提下,采取“联产计酬”,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多种经营形式,取消了统购、派
购的产品型经济形态。改变粮食“一口咬”的单一产业结构转向多种经营发展。“六五”期间,
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农、林、牧、副、渔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民5年人均收入1 021.3元,比
“五五”期间增长1.4倍,超过十年动乱期间人均总收入的3.35%,改革为农业增强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