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种类
第一节 种类
一、猪
猪,为传统家畜,是农民主要家庭副业之一。养猪积肥,提供肉食,增加收入。
(一)东北民猪,是本县早期饲养的猪种之一。该猪系华北小型猪,有大民猪、二民猪、荷
包猪之别,属肉脂兼用型。民猪体躯为头窄、面长、耳大下垂,背腰较平,四肢粗壮,后躯斜
窄,乳头7对以上,鬃毛为黑色。
母猪平均在 150公斤左右,繁殖能力较强,抗寒,耐粗饲,是本县猪种改良的基础品种之
一一。
(二)巴克夏猪,头小噘咀,耳大上竖,体躯丰满,骨细肉厚,白杂黑色甚微,长速快,当
年成猪100公斤以上。
(三)长白猪,原名“兰德瑞斯”,系丹麦品种。亦称“多肋猪”(比一般猪多两对肋骨),
1963年引进,与本地猪杂交。仔猪育肥 6个月,屠宰净重100公斤,瘦肉率占51%,比本地猪高
9%。体躯长175—195公分,两耳前倾,头小紧凑,后躯丰满,皮薄,毛细白色,母猪产仔10—
11头。
(四)杜洛克猪,原产美国。1984年作为父本种猪引入本县。毛棕红色,色泽深浅不匀,头
较小,耳半垂直,背呈弓型,四肢及骨骼粗壮结实。成猪体重340公斤左右,母猪300公斤左右。
与哈白猪杂交后,瘦肉率达59.6%。
二、牛
(一)黑白花奶牛,是本县引进比较早的种公牛,是霍尔莫格尔牛与荷兰牛杂交培育的后代。
公牛头短宽,母牛头长而稍宽,乳房发达,产乳期270—300天,年平均产奶3.25吨。
(二)黄牛,俗称本地牛,属蒙古牛系统。该牛体质坚实,四肢强健,挽力持久。耐苦抗寒,
抗病力强,肉质较粗,体重在300—400公斤。
三、马
马,为农家耕田、运载的主要牲畜。50年代后期开始改良。引进“三河”、“蒙古”纯种,
或杂交种马在县内繁育杂交。马的挽力增大,耐力增强。还有一定数量从苏联引进的“苏重挽”、
“阿尔登”及“苏尔洛夫”品种和当地马杂交的后代。
四、羊
东北细毛羊,是本县普遍饲养的主要羊种,属毛肉兼用型。是苏联美利奴羊与高加索羊杂
交改良的。抗寒、抗病力强,耐粗饲,发育快,种公羊平均体重92公斤,母羊49.3公斤。平均
毛长8.71公分,剪毛量13.45公斤。
五、家禽
(一)蛋肉兼用型鸡
1、横斑洛兜鸡(芦花鸡)。原产美国。70年代引进,现已分布城乡。 身躯椭圆型,呈黑白
毛相间的芦花纹,耐粗饲,肉质好,抗病力强,年产蛋170—180个。
2、新汉夏鸡,原产美国。1985年引进200只,全身羽毛深红色,尾羽黑色,单冠,耳叶红
色,体躯略呈长方形,背部宽平,肌肉发达,成熟早,年产蛋180—200个。成公鸡体重 3.6公
斤,成母鸡体重2.8公斤。
(二) 蛋用型鸡
1、滨白鸡,产于哈尔滨,160天成熟,年产蛋200—280个,适于笼养。
2、罗斯鸡,原产英国。引进雏鸡2万只,年产蛋平均265个。 育雏温度要求在33—35度之
间。
3、星杂——579鸡,产于加拿大。1985年引进,年产蛋250—270个,蛋重平均62克。雄雏
鸡,银白色,雌红色,成活高。
4、“来克亨”和“288鸡”,近来,发展很快。有的专业户饲养上百只。
六、鱼
有鲤、草根、鲫、鲇、鲢、鳙、鳊、黑鱼、狗鱼、白缥、泥鳅、葫芦子等。
七、蚕
有柞蚕、桑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