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畜禽改良

第三节 畜禽改良




  马的改良。伪满时期,以改良军用马为目的。主要品种是法国“央格鲁·诺尔曼”,是乘
挽两用的中型马。1938年,从哈尔滨种马场引进6匹,设站3处,进行本交配种。配种站设牧手
长(技术员)2人,饲养员1人,辅助员 1人,实行人工补助配种。到1944年,引进美国“阿拉伯”
种马,全县有13处配种站,种马26匹,改良有千余匹。1945年,试行人工授精配种,未取得成
效。

  建国后,以培养黑龙江挽力马为主。1951年,引进“日杂”种马2匹,进行本交配种。1952
年,县建立马匹人工授精站,有“苏杂”种马 2匹,以望奎镇为中心,以正蓝五、厢蓝五、白
五等村屯为重点,开展人工授精。初时阻力大,影响了效果。经过 4年的努力,有些农民得了
人工驹,长的大而壮,渐被广大群众所接受。1958年,全面进行马匹人工授精。这一年引进苏
联“阿尔登”种马6匹,建立人工配马站6处,设技术员、饲养员各12名,各站每年人工授精配
马300—500匹。公社、大队授精站也相继兴起,至1963年,有海丰、莲花、富饶、富源 4个公
社办起配种站,大队办站达32处。经过人工授精法配种,改良种比本地马增高一尺左右,挽力
达 4 000公斤。其弱点是抗疫病能力下降,外血比重越大。死亡率越高,特别是死于马传贫的
为数更多。1978年,实行冻精配种,截止1985年统计,应用“8134”号种马冻精 5 165份,配
种3 300匹,中挽马得改良驹3 150匹。

  黄牛改良。1977年开始用冻精人工配种,是工省效宏的一项改良措施。从法国引进的“夏
洛来”、黑白花优良种公牛的精液,在液氮摄氏零下 196°保持冻精输入,用解冻精液方法,
为本地黄牛进行人工配种,获得好效果。1980年,全县得改良牛犊 330头,具有个体大、增重
快、耐粗饲、抗病力强等优点。通江镇坤头村产一头“夏洛来”种的改良牛,初重35公斤,10
个月后体重达400公斤,日增重1.3公斤。1982年,以改良黑白花奶牛为主,培养奶肉兼用型牛。
到1985年改良奶牛815头,一、二代黑花犊3 700头。

  羊的改良。1940年,引进“考利代”和“美利奴”(毛用品种的细毛羊)等种公羊和本地蒙
古羊进行杂交改良,主要培育毛用品种。1957年,从新疆引进“兰哈”种公羊10只。1959年,
从镇赉引进“考利代”种公羊,在繁育上以毛肉兼用型为主。改良后的羊,平均每只年产毛3.5
公斤左右。1978年以后,调整产业结构,社员养羊数量大增,存栏羊有 90%是改良种。奶山羊
超过千只。

  猪的改良。1935年,引进日本“巴克夏”种猪 8头,和本地大民猪、二民猪杂交所得改良
后代,身躯结构匀正,体大,长得快,耐粗饲,易饲养,繁殖力强,抗病力稍弱。几十年后,
饲养的猪种中仍有巴克夏的成份。1954年,引进“新金”种猪50头,在县种畜场饲养繁殖推广。
1956年到1961年,由东北农学试验农场引进“哈白”猪千余头,使全县生猪改良达到普及,平
均育肥猪体重达110公斤。1960年,从省友谊农场引进“大民猪”以哈白种公猪进行杂交推广。

  家禽的改良。全县除原有的芦花鸡、九斤黄、大骨鸡等品种外,1979年以来“白来克亨”
鸡发展也很快。一些专业养鸡户,户养三五十只到百只不等。1979年引进“康贝尔”鸭,产蛋
率较高,平均年产蛋比本地鸭多100至1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