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篇下序

第五篇 工业

篇下序


  望奎工业在清末民初皆手工业作坊,无动力机械厂家,多为生产日用品及农耕器具,如烧
酒、榨油、酱醋、果品、磨粉、碾米、皮革、编织、染坊、铁炉、窑业、纸坊、弹棉等,以供
境内民众之需。民国15年(1926)后相继有了机械制粉、发电等工业生产。伪满后期,日本侵略
者的经济统制日益残酷,望奎的民族工业日趋衰落。仅存一些小作坊。“九·三”后,国家实
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私人工业铺户渐有发展。政府没收了敌伪日新制粉厂,以及几家配给店。
全民所有制的工业企业大华织布厂、大众油坊、利民铁工厂、制酒厂、建设印刷厂、新生麻袋
厂相继诞生。生产规模,由店铺作坊发展为现代工厂,技术设备由手工操作到采用半机械化生
产。1958年,“大跃进”中工业盲目兴办炼铁厂、陶瓷厂、淀粉厂、造纸厂等一批厂,由于技
术低下,管理差,损财耗物,产品积压。国民经济经过调整,一些工厂和产品停产,一批经过
整顿的工厂重谋发展。十年动乱,工业由于不适合县情和管理模式的束缚,产品陈旧,效益低
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业在改革中前进。立足本地资源、本地市场及现有工业基础,
集中财力优先发展糖、面、麻、棉织为主体的轻工业。推进技术进步,走内涵为主的挖潜道路,
多数企业改变了长期亏损局面。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有些产品远销关内各地,有些则填补国营
工业产品的空白。历史名牌高贤老酒、耕牛牌面粉恢复生产,供不应求。全县工业生产出现了
城乡协作的新局面。“六五”期间,完成工业总产值3.08亿元,比“五五”期间增产 61.9%。
现在全县拥有机械、化工、建材、食品、纺织、电力、印刷等工业,30多年来工农业比重发生
了显著变化。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23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2.6%。1985年工业总产值6 707
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30.9%,比建国时工业总产值增长2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