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国营工业

第三节 国营工业




  解放初期,为适应战时的军需民用,没收敌伪的日新制粉厂,迅速恢复生产。并设立了公
营大众油坊。1947年后相继办起利民铁工厂、大华织布厂、建设印刷厂、新生麻袋厂、制麻厂、
砖厂等。工厂由管委会抓企业化经营和民主化管理,职工工会抓工人福利,开展群众性生产竞
赛。逐步形成了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工业队伍。1949年实现产值127万元,占县工业总产值的56.95%。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成立了国营被服厂。关停了织布和麻袋厂。“一五”时期,建立了制米厂、
肉食加工厂、糕点加工厂、农具厂和发电厂。1957年完成产值420万元,占县工业总产值的69.88%,
为1949年 3.3倍。“二五”时期,新建机制纸厂、化工厂、陶瓷厂、淀粉厂、将铁工厂改建农
机修造厂。国营工厂增多产值一度翻番。1962年是“二五”计划中完成较少的一年尚比1957年
产值增长79.76%。由于大跃进中盲目建的造纸、化工、陶瓷、淀粉等工厂。产品质次价高,积
压滞销,经营亏损,在国民经济调整中关停下马。“三五”时期,地方工业经过调整。渐次发
展。新建、扩建、改建了10户企业,有机床厂、汽车配件厂、化肥厂、玻璃厂、油封厂、农机
修造二厂、水泥制件厂、胶件制品厂、水电机械修配厂以及发电改建无线电厂。1970年国营工
业产值达 1 230万元, 占县工业总产值 72.78%比调整后的1965年增长59.53%。“四五”时期,
新建水泥厂、二砖厂和化工厂。1975年国营工业完成产值1 545万元,占县工业总产值的59.9%,
比1970年增长 25.6%。“五五”时期,新建棉织厂、汽车修配厂、糖厂、罐头厂(后并酒厂)、
化工厂(改建乳品厂)。1980年国营工业25个厂家、盈利企业14个、亏损企业11个,完成产值2 695
万元,比1975年增长 74.4%。“六五”期间,县轻纺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工业结构有所改变,
转产适销对路产品。调整中化肥厂、玻璃厂,水泥厂下马,改建了食品总厂。日用化工厂 (后
关停)和饮料厂。 许多厂家开展了横向经济联合。1985年有14户工交企业同外地联营协作,聘
用83名技术人员,引进80万元资金,市场竞争虽则激烈,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糖厂、食品总厂、
制酒厂、乳品厂、制粉厂、制米厂、制油厂、肉食加工厂、糕点加工厂、饮料厂、棉织厂、农
业机械厂、汽车配件厂、机床厂、农机修造厂、农机修造二厂、无线电厂、胶件制品厂、水泥
制件厂、一砖厂、二砖厂、汽车修配厂、油封厂、印刷厂、水电机械修配厂等25个企业中,有
20户盈利101万元,比1980年增加1.3倍,5户亏损65万元,比1980年减亏160万元。比历史最高
额1982年减亏1 691万元。完成国营工业产值3 874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 61.9%,比1980年增
长52.58%。

望奎县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表



望奎镇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表
续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