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服装鞋帽
第九节 服装鞋帽
解放后,人民政府将敌伪工业企业收归国有,为了适应战时的需要,扩大发展一批被服、
鞋帽手工业。当时的私人工业多于公营工业,在发展上贯彻党的“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
针,对于国计民生有利的工业由政府提供原料帮助其发展。建国后,县城除20余家私人服装店、
鞋帽店。地方国营还办起了被服厂,吸收了大批工人,使生产逐步扩大。1956年县成立了被服
生产合作社,鞋业生产合作社。在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时期,县工业先后关、停、并、转一批工
厂,适宜手工业生产的转为手工业。县被服厂撤销后,精简了职工、部分人员与设备下放被服
社。至此服装鞋帽生产由手工业集体经营。到1985年统计,由80年代初服装厂、制鞋厂、制帽
厂3家、发展到10家工厂,年实现产值258.8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86%。主要工厂:
一、望奎县金星鞋厂、胜利鞋厂
原为望奎县制鞋厂,建于1956年。1985年分为两个鞋厂,原来只生产棉夹皮鞋,由于样式
旧,质量低,销路不畅。分为两个厂子后,职工选举能人任厂长,产品更新换代,不断增加花
色品种,打开了销路。金星鞋厂生产的男式青年夹皮鞋,胜利鞋厂生产的女式凉鞋和女式半高
跟夹鞋,远销沈阳、大庆、鸡西等地。当年,品种增加到30多种,金星鞋厂创产值60万元,实
现利润0.6万元;胜利鞋厂创产值45.7万元,实现利润0.4万元。
二、望奎县皮毛厂
原名帽社、制帽厂,建于1956年,厂址在西大街路南。初期职工43人,产品主要生产冬帽,
生产工艺由人工铲皮,改用机械铲皮,提高工效 4.7倍。60年代狗皮帽子销售打开了省内市场。
进入80年代,更新了老设备,添置了烫光机、剪绒机,增加了产品品种和种类。主要产品有棉
皮夹克、皮坦克帽、羊剪绒帽、麻绒帽、夹帽、童帽,其中麻绒帽被评为地优产品,畅销省内
外。1985年共有职工140人,各种机械设备31台(件),实现产值76.1万元,获利润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