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十节 其它

第十节 其它




  按行业分之外,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尚有玻璃制品厂、油封厂、无线电厂、汽车修配厂、
水电机械修配厂等。这些工厂皆是70年代初兴建起来的。玻璃制品厂成本高,受销路制约,在
商品竞争中挤垮。毛毡初办仅限于生活用品。1974年拓宽生产成品种类,试产汽车油封成功,
打开毡制品销路。“五五”期间,企业生产重点转向各类型汽车油封产品。为有利国计民生,
由无线电厂生产民用微型吹风机、高频种子处理机投向市场。各类修配行业厂家包括集体工业
与乡办工业,在企业改革中,变守门待客为登门服务。广开活源,扭亏为盈,略见转机,小五
金厂一度无活干,工人一部份转产制蜡,一部分停产放假。工厂上了远红外线高频炉炼钢项目
之后,比值迅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使企业增强了活力。

  主要工厂简介:

  一、望奎玻璃制品厂

  玻璃制品厂在原电池厂的基础上,于1970年 9月建厂。国家投资16万元,厂址在东大街路
南,占地面积 3 600平方米,职工93人,主要产品制玻璃瓶。工业产值1977年高达43万元。生
产方式手工操作,成本高,销路不畅,产品积压严重。曾试产安瓶,终因销路不畅而未能大量
生产。1974年改产三斤半装玻璃瓶,生产两年后,市场达到饱和。1976年改产白酒瓶,产销稳
定。后由于外省产品倾销境内而被迫停产。1980年试产花瓶、磨花冷水玻璃杯等日用玻璃工艺
品,当年实现产值5万元,亏损了10万元。1981年又恢复了白酒瓶生产,产7.8万只,企业亏损
15.7万元。1982年增加了“谷酒”瓶产品,年产97.8万只,产品无销路、质量低、成本高,造
成严重积压,被迫关停下马。关厂时有职工75人。固定资产33万元,实现产值16万元,企业亏
损5.5万元。

  二、望奎油封厂

  油封厂。原名毛毡厂。1970年 4月建厂,投资4万元,厂址设原县委党校,占地面积3 115
平方米。同年6月18日正式投入生产,主要产品为防寒毡、民用毡和毡袜4种。1972年增加车用
毡和工业用毡两个品种。1974年试验生产 4种解放牌汽车用的油封。由于销路好,产品产量逐
年发展,到1980年油封生产品种达40余种,基本满足了我省各种类型汽车油封的需求。部分产
品已经接近或达到国家名牌产品水平,远销全国各省市。

  该厂是盈利企业。盈利最多是1970年6万元,产值最高年份是1979年同1984年,达到117与
127.8万元。工厂固定资产达到33万元,职工多达255人,设帐篷油封、工毡 3个车间,自制梳
毛机、汽压机、烫平机等11种设备。

  1984年工毡车间自行改造“龙门式液压汽压机”,油封车间增加了“放卷机”,生产 7个
车型、69种汽车油封,部分产品达到国家名牌水平。1985年被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吸收为成员厂。
当年产工毡11.54吨,油封16.33万只,实现产值110.1万元。

  油封厂“六五”期间,由于活源不足,呈现半年生产半年闲的状态,由盈利企业到亏损厂
家,1981年—1984年4年亏损50.6万元。

   1981—1985年油封产品生产情况表



  三、望奎无线电厂

  1969年 7月国网供电后,发电厂停产改建电器修造厂。以修电机、变压器和制小型锅炉,
复压机、金属膜电组。1974年试产高频种子处理机成功,厂更名无线电厂。1977年微型电机厂
并入。产二分之一和八分之一与力吹风机,电焊机和无载节电器等。并试制汽车开关及场强仪,
为轮式机车装车篷、产品项目众多,技术不过关。建厂以来惟高频种子处理机,曾为国家四机
部定型产品。一度远销省外各地,但产量低,成本高,被外地更新产品所取代。其它各类均无
创优产品,产无销路积压报废,连年亏损,投产15年除去1975年盈利 2 000元,余者亏损年高
达5.2万元。产值1979年实现88万元,1984年仅完成10万元,固定职工143人坐网无援。1985年
工厂停产整顿。调整产业结构。

  四、望奎汽车修配厂

  汽车修配厂,1976年 8月开始营业,主要承担社会机动车辆的大中小修业务。1977年全厂
职工31人,产值18.7万元,盈利 3万元。1980年职工103人,产值达到25万元,企业亏损6 400
元。

  “六五”期间,由于集体与个体修配行业迅速增多,活源不足,工人没活干,产值逐年下
降,1981年10.7万元,1982年6万元,1985年减少到3万元,比历史产值最高的1979年下降17.3
倍。1980—1982年连续亏损4.74万元。生产面临危机,企业实行承包责任制,工厂人员减少到
25人。1983年之后出现由转盈的局面。1985年盈利3 000元。

  五、水电机械修配厂

  修配厂,1968年由水利系统集资创建.建厂时有职工4人。1985年职工增加到62人,其中:
管理人员9人,厂房27间,建筑面积648平方米,工厂占地2 400平方米。主要设备有车床5台,
烘干机1台,130型汽车1辆,捷兜55型拖拉机1台,固定资产62万元,年实现产值8万元。

  厂内设电器、水泵、柴油机修理、机加支农等车间。年均修理水电机械 400台次,产值10
万元左右,年年盈利。1984年个体修理业遍及城镇,工厂活源受到极大影响,产值下降,工厂
亏损 4.8万元。1985年工厂变单一机械修理为多种经营,办中华商店、文明饭店,实现个人承
包责任制,按合同向厂方缴纳利润,由亏转盈,年终盈利2 000元,被评为县先进单位。

  六、望奎县农修厂

  原名小五金厂,建于1956年,厂址在西大街路南。原有职工53人,生产任务主要是金属加
工。“六五” 期间后期,上了远红外线高频炉炼钢新项目,1985年创产值90.7万元,职工121
人,实现利润4万元,摘掉了多年亏损帽子。

  七、海丰农机修配厂

  前身黄家炉,1930年,山东章丘铁匠黄凤臣所建。祖传手艺,生产的镰刀、菜刀、铡刀,
锋利耐用,远近闻名,畅销各地。1954年,成立了铁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改为农机修配厂。
除维修农机具、生产部分农机具配件外,主要运用黄家炉的工艺生产各种小农具和各种刀类。
拳头产品是菜刀、镰刀、砍刀和铡刀,从业人员42名,1985年产各类刀2.61万把,扒锄、泥板、
三齿等5 500个,犁千斤1 500套,扒锔子 1吨,年产值达至13.5万元。生产的镰刀。远销辽宁、
大兴安岭等地,1984年被评为同行业省优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