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网路
第四章 邮政
第一节 网路
宣统二年(1910)始由望奎镇复源成商号代办邮政信件及小额汇兑,隶属于海伦县邮局,按
业务额提取代办费。信件来往,由柜伙传送,绅商有要事雇专差投递。设治后交通日繁,除通
海伦、绥化邮递线路外,辟通江、海丰、莲花3条邮路。民国10年(1921) 后渐次增加青冈、十
间房(永安)、敏头邮路,全长372.3公里。
1928年后,通绥化邮路由汽车运送邮袋及包裹,当时有网路 8条:望奎路,望十路两日收
发一次,余者每日收发各一次。直到伪满时期未增设新网路。农村来往信件多由县城商号代转,
村屯进城赶集收取。
建国后,邮路随着生产发展不断增加。1952年邮路560公里,其中:4 台自行车担负120公
里,步班440公里。到1958年邮路扩展1倍,总长1 146公里,其中:自行车18台,担负240公里,
步班 906公里。1963年之后自行车增加到31台,调整了线路,取代了步班,在运输公司配合下
开辟了汽车邮路。1965年总长1 391公里,其中:汽车邮路54公里,自行车1 337公里。到1980
年全县乡镇和195个村皆通邮,各乡镇都设立了邮电支局(所)。邮路总长为2 485公里,其中:
汽车邮路330公里,自行车邮路2 155公里。农村投递线路长度2 424公里。
“六五”期间,邮政网路四通八达,邮件、报刊传递迅速、准确,县内大多数地区都能看
到当日《黑龙江日报》。至1985年邮路总长度2 488公里,委办汽车邮路为33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