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销售 建国初期,国营商业经济力量较弱,日用商品仍以私营为主。贸易公司经营商品占市场销
售总量的 50.4%。1951年国营商业掌握了粮食、棉布、棉花、石油、食盐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
要物资,控制市场,稳定物价。一些私商经营逐渐转向小百货、小五金、小杂货。国家对私商
采取加工订货、经销、代销办法。1952年对私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一部
分私商为逃避改造,行贿、偷税漏税、 偷工减料、盗骗国家资财、 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等施放
“五毒”。斗争焦点为改造与反改造。“三反”、“五反”运动后,在经济领域里,巩固了国
营商业领导地位,物资增多,交流扩大。国营贸易比重由上年48.3%增长4—5%。国营商业为了
实现全年销售计划 43%开展竞赛,对库存大、积压多的商品开展赛销、赊销(简称四三赊销)。
办法:批发对零售,零售对个人。职工干部凭单位证明,到商店或商店送货到门办理手续,货
款限期4—6个月还齐。供销社并对农民开展赊销,赊销持续到1953年,数量之多,金额之大,
给清收货款带来困难。直至1954年末结清,损失达万元。
国营商业主要农副产品采购统计表
续表
1953年随着人民购买力增长,国营和合作经济零售比重占社会零售73%,比1951年增加51.1%。
批发工作确定“先农村后城市”,商品分配原则是满足农民之需。零售工作实行“轮休不停业”
与“卡片售货法”,简化手续、方便群众,经营品种达1 200多种。
1954年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农副产品生产急剧上升,社会出现购买力猛增。使部分生活必
需品食盐、煤油、香烟、药品、麻袋等十几种商品供应不足,上年赊销、赛销商品多为畅销和
短缺。9月份国家对棉花、棉布实行统销,发放票证,凭票供应。
1956年私改结束,这一年市场出现特殊紧张,若干商品供不应求。商业部门开展社会主竞
赛,为争取四年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的运动。以多购多销,减少损耗,优良服务,对紧缺品种
通过合理分配,基本平衡了市场供应。
1957年,商品供求发生新变化。食品销售额比1956年提高 20%。针织、呢绒等供应也有所
增加,惟棉布和服装销售下降,商业部门则采取紧缺商品限量供应,充足商品扩大推销。
1958年为支援农业生产,千方百计组织货源,总值达270万元,为1956年的3倍。购销铁车
4 338台,胶车628台,拖拉机13台,柴油机8台,机引犁7台,圆盘耙481台,收割机208台,播
种机697台,双铧犁2 071台。为改变农业落后生产方式当了先行官,然而“浮夸风”、“瞎指
挥”给购销带来很大损失。推广外地“经验”,办“无人售货商店”。60天收了摊子。
商业部门组织五个多种经营采购组。在“走遍全县荒郊野岭,踏平沟洼泥塘,为发展多种
经营,不怕千辛万苦,让大自然向我们投降”口号鼓动下,到“三坤”、“三头”等地勘察资
源, 同当地签订羊草、苫草包销合同。一冬春草未收割,商业向上报“超购 4 000吨”,最
后商业与生产队打了经济官司,偿付万元。百货大量进手把花、香水、雪花膏以及 300元的西
式套餐具实不出,造成积压损失。
1960年农业遭灾,粮食减产,农副产品欠收,农民收入减少。市场物资短缺,生活资料比
上年减少20%,其中:棉花减少23.6%,棉布减少 24.1%,卷烟减少27.8%,食糖减少33.3%,鱼
肉蛋减少 16%。市场物资紧缺,群众心情紧张,出现排队抢购吃、喝商品。饮食业推广粗粮细
做,加工两和面馒头、烧饼、糖发面、煮包米
蛋糕、月饼;工业品洗脸盆、香皂、肥皂一些商品实行凭票供应。商业部门坚持“全面安排、
保证重点、照顾一般、合理分配”方针,基本保证群众生活最低需要。
1961年县总结材料中载:“在商品供应不足情况下,商品走后门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单位
相当严重。在3 328名职工干部中,有走后门行为人占55%,商品达720种,金额达15万元”。
1962年为了缓和供求矛盾,增加货币同笼,国家实行部分商品高价政策。县饮食业办高级
饭馆,一盘猪蹄、一个炒菜皆 5元以上,各商店经销高级日用针织品、糕点、糖果、烟酒,议
价猪肉、蛋等。随之集市贸易主要农产品价格猛涨,土豆每公斤 1.6元,黄菸每公斤30元,乾
辣椒每公斤36元,鸡蛋每个8角。当时两麻袋土豆买台自行车,1.5公斤黄菸买条毛毯。
1963年社会购买力实现2 445.3万元,商品回笼211.9万元,由87种控制商品减少到36种。
经过国民经济调整,1964年市场形势好转,猪肉、家禽、暖水瓶、面盆、闹钟、收音机等
日用商品明显松动。惟玻璃、灯芯绒、纹布、床单布略紧。高价商品开始下调,酒减少 70%,
手表44%,糕点减少40%。毛巾、枕巾、卫生衣裤、床单减少25%,4月 1日猪肉恢复原价。吃的
可以,烧的够用,穿的有所缓和,用的开始松动。
1965年商业及时收购,积极推销,生意做活,提高服务质量,市场呈现兴旺景象。工业品
类化纤布、手表、自行车、呢绒、坐挂钟销售日趋上升。副食品类肉食、味精、卷烟、白酒销
售日益增加。为方便群众,有 1 300种商品上柜台,一手钱,一手货,饮食业开办大众小吃服
务项目,设经济小吃部及饺子馆。下半年白糖、古巴糖、肥皂、香皂取消票证敞开,高价糖果、
糕点平价供应。在职工中开展学毛主席著作,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提倡岗位练兵,召开售货
技术表演大会。市场繁荣,购销两旺,商品销售额增长到2 721.5万元。
1966年初在工业品销售上,好纹布由抢购变为看价选购,灯芯绒、床单布、哔叽畅销市场。
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高档商品尚紧。副食品市场尤为突出是太阳岛、哈尔滨等八种
卷烟价格下调6%。购买力投向:穿的占45%;用的占 28%;吃的占23%;住(烧)的占4%。商业部
门千方百计扩大流通渠道,搞活市场,满足需要。“五·一六”、“文化大革命”开始,对商
业冲击颇大,由社会群众购买力转向社会集团购买力,由生活消费品转向文化宣传品。红纸、
色令纸、包装纸、墨汁、油墨、毛笔、蜡纸、铁笔、钢板、油印机等商品一销而光,订书机、
书订、印泥也供不应求。平时沉寂的印染厂也活跃繁忙起来,昼夜赶印“红卫兵”袖标,“造
反团”旗。旧的牌子砸了,“四旧”门头扒了,商品销售额逐年递增,费用额上升,利润实现
2.4%。1972年贯彻中商部工作会议精神,开展思想政治路线教育,批判“拉车不看路”的思想。
开始粉刷门面,整顿店容店貌。商品销售额突破4 000万元。
1973年贯彻国务院批转“广州市整顿服务工作”经验,搞优质服务掀高潮,持续到1975年
上半年。整顿重点:服务思想、作风、质量和经营管理。声势大,行动快。商业牌匾、门灯,
行幌悬挂街头。1975年下半年“整顿就是复辟”的大棒袭来,已经恢复的又一风吹了。
1976年商业系统组织支农工作队、服务队、宣传队、演出队下乡,搞修、配、补、流动送
货与批发。十月粉碎王、张、江、姚反革命集团后,商业气象一新,增加服务设施、开展多项
服务,商店设试衣镜、试鞋凳、代客剪裁码边,饭店设酱醋壶,服务到桌。旅店设保健箱、针
线包、纽扣、包裹寄存处。车店修车补胎、插套,煤建售煤预约,送煤到家。商品销售额突破
5 000万元。
1977年由广播服务部经销,牡丹江、丹东、佳木斯、天津、北京六种牌号电视机。这一年
商品销售额是历史最好一年,全年实现5 330.7万元,纯利2.42%。
1978年积极组织货源,大力组织下摆,扩大销售,通过订货会、选货会、补货会、组织工
业品下乡。零售企业调整营业时间,街头增设摊床、商亭、办周末夜市,顾客熙熙攘攘,热闹
异常。工业品自行车销售3 999台,手表5 382块,缝纫机2 030台,收音机8 580台。除上海、
天津产名牌凭票之外,任意选购。优质酒、烟节日按户供应,毛纺织品滞销,化纤、涤纶、混
纺布成为热门货,年销48.24万米,比上年增58.4%。
1979年商品生产大上,商品流通扩大,市场日益活跃。凭票限量改变,紧俏商品变成了大
路货,商品销售量超过历史任何一年。商品零售额增长为7 230万元。比上年增长24.5%。
1980年市场多条渠道流通,百家经商竞争。猪肉敞销,卷烟遍及市场,商业销售出现好势
头。呢绒销2.79万米,毛线销 5 890公斤,手表6 828块,收音机1.21万台,自行车5 474台,
缝纫机1 918台,电视机144台。
1981年商业网点增加,商品种类多花色更新。过去销量甚微的高档消费品、洗衣机、电视
机成为热门货,市场由卖方向买方转化。
1982年棉布(花)取消票证供应。棉布棉花、手表、化纤布价格调整.年销售手表1.5万块,
化纤布22.24万米,猪肉2.12万担,缝纫机2 209台,自行车6 007台,电视621台,年销售量是
“六五”期间最高的一年。
1983年国营商业采取对内推行联销、联利经营承包责任制,实行浮动工资。对外开选货会、
补货会、商品展销、代销、汇货、流动送货,摆摊扩大商品销售。毛纺织品、丝绸、酒类销售
逐年上升,棉布销量逐年下降。
1984年国营商业独家经营局面彻底被冲破。三级站开展批零业务,扩大横向交流,向乡镇
延伸批零网点。改革调拨、供应作价办法、执行批发回扣调拨。对进货单位实行货源、库存、
分配三公开,品种、规格、花色、型号四挑选。对个人或单位购置批量多的给优惠。客户明显
增加,糖酒批发起点不定下限,拆包打件,购货客户增加 4倍,百货、五金一倍之上。零售店
实行销售、资金、利润、品种、费用五定到组,责任到人,深入街道、住户推销。开辟夜销、
便民服务部,办整件与专业商品退换修三包业务。增加兼营商品业务,设公平秤,咨询服务。
1985年群众消费需求是求新奔高,毛纺品、高档耐用消费品销:精猛增。旧四大件缝纫机、
手表、收音机、自行车销量下降9—41%,新四大件电视机、洗衣机、电风扇、收录机销量大幅
度上升,增长3—47%。
1951年商业性质比重
“四·三”赛销商品赊销情况统计
1962年高平价商品比较表 单位:元
1962年高价副食品销售表 单位:千元
1962年望奎集市部分价格表
建国三十六年四大件销售情况一览
社会商品零售额分类表
续表 单位:千元
望奎县国营商业主要商品销售统计表(一)
续表
望奎县国营商业主要商品销售统计表(二)
续表
望奎县国营商业主要商品销售统计表(三)
续表
望奎县国营商业主要商品销售统计表(四)
续表
望奎县国营商业主要商品销售统计表(五)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