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经营管理

第五节 经营管理




  一、管理机构

  1949年国营商业行政管理隶属工商科,购销业务条条直辖。1950年 7月贸易公司并人工商
科,统辖商业行政、业务。1952年5月工商科分设手工业联社与商业科。1956年2月由商业科中
分设福利公司(1957年改称服务局)。1958年3月商业科,服务局、县社三家第一次合并(简称三
合一),成立商业局,内设秘书、人事、计划、财务、业务、商政等六个股。1962年6月恢复三
条经济渠道,商业与供销分开(简称:国合分家),商业局设政治处、人事、业务、秘书、计统、
财会、商政等股。为加强集市贸易管理,商政股改为工商管理所。1967年,商业局被“文革”
造反团夺权,成立商业红色造反者接管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掌握商业系统党政财文大权。
1968年商业、供销、物资管理机构第二次合并,成立商业公司,内设政工、办事、生产三个组。
1970年“文革”进入斗、批、改阶段,商业、供销、物资又分设,成立商业科,设秘书、政工、
业务、计财四组。1971年办财贸大学习班,省局来望试点商业与供销第三次国合合并。1973年
商业与供销三合三分,分称商业科。1979年商业科增设了集体企业股、保卫股。1982年计财股
分设,并增科教股。1984年商业科改商业局。

  二、三级批发站(公司)

  1949年贸易公司百货部担任国营商业、集体商业、个体商业的批发业务。1950年商业由百
货公司、土产公司、粮食公司三大专业担负商业批发。1951年由专卖局承担烟酒商品业务。1952
年调整经营机构,粮食公司改为油脂公司,增设煤建公司,以煤炭、木材、建筑材料为主业兼
营批发。1953年土产公司经营的猪、牛、羊、蛋、禽、蔬菜、水果业务分出来,由新成立的食
品公司承担。1954年 8月百货分设“花纱布”、“医药”两个公司,粮食公司的业务移交粮食
科统管。1955年百货、花纱布、煤建、食品、木材、专卖 6个专业公司。为加强三级批发,各
公司成立专业批发部、组。1956年 2月成立“药材”、“福利”两个公司,土产公司撤销药材
组。1957年花纱布公司并入百货公司,药材公司交卫生口管理。1958年 6月百货、煤建、食品、
医药三级批发实行政企合一,以政代企体制。1959年 8月省商业厅对三级批发企业机构和经营
范围作调整与分工。日用工业品供应站:负责日用百货、文化用品、纺织批发,并领导管理零
售商店;生产资料工器供应站:负责五金、化工、交电、工器器材和农具;煤木建材供应站:
负责煤炭、木材、石油、建筑材料;土特产品采购供应站:负责土特产品、废品采购,多种经
营生产指导:畜牧生产服务总站:负责牛、羊、猪蛋、禽收购调运:食品杂货采购供应站:负
责食杂、蔬菜、烟酒、水果、农副产品采购供应;饮食服务总店:负责国营、合营、合作饮食
服务业经营管理;水产指导站:负责基层水产资源管理保护,繁殖饲养和发展水产品;蚕业指
导站:负责养蚕指导,发展蚕业基地。1962年 7月26日为了恢复发展商品流通渠道,商业与供
销分开后,设立百货、五金、蔬菜、食品、煤建、医药、烟酒、服务八大专业公司,实行公司
座站,对所属零售商业实行领导与管理。基层核算网点23个,从业人员997人,同年9月29口中
商部决定专业公司实行垂直领导,各专业公司冠上“中国××公司望奎县公司”名称。惟有蔬
菜、服务公司辖于地方。1963年医药公司划归卫生口,翌年医药、药材两公司又归同商业部门。
1964年1月煤木分家成立木材公司。8月精简机构,撤销百货、烟酒、煤建、五金、医药、药材
“公司”设置,改称批发商店。蔬菜改为采购供应站。烟酒、药材、医药、五金批发商店实行
批零兼营。食品、服务公司保留。1968年“文革”中造反派接管成立生产资料供应站革委会、
百货供应站革委会、医药供应站革委会、果品蔬菜供应站革委会、农副产品采购站革委会、百
货商店革委会(3个商店合并)、 煤建商店革委会、 饭店革委会(3个饭店合并)、车旅店革委会
(1户车店3个旅社合并)、理发照相印染革委会。1972年取消革委会名称,恢复八大专业公司。
1978年煤建公司移交物资口。增设石油公司。1980年饮食服务实行政企合一,其它公司座店。

  1981年商业设百货、五金、烟酒、石油、医药、食品、饮食、服务、信托贸易(蔬菜更名)
等 8公司。1983年卷烟分出独家经营后,烟酒改为糖酒公司。1984年纺织品由百货公司分出经
营,并将医药、石油两公司交省二级站直接领导,商业局归口公司有百货、糖酒、五金、食品、
饮食服务与信托贸易。

  三、扭亏增盈

  饮食服务业管理体制是国营国有,盈利上缴,亏损补贴。1979年出现全行业亏损,至1983
年 5月亏损98.9万元,挂帐35.7万元。1984年试行转制经营,改国营为国家所有,集体经营。
实行集体承包,利润包干,定额上缴,盈亏自负。未从根本解决“大锅饭”,企业当年仍亏34.5
万元。1985年改革管理体制,划小经营,单独核算。原19个营业点划为55个。实行国家所有集
体承包;22人个人集体承包;招标承包;联合承包;个人承包五种形式。原则是原职工就地安
排。企业性质、隶属关系、退休待遇、材料供应、晋升工资、连续工龄等六不变。企业经营自
主、干部自选、盈亏自负、分配自定。定期、定额缴承包费,承包人自筹流动资金,银行重设
帐户。承包人对企业负政治、经济、工作责任。改革后出现饭菜花样品种繁多,风味特色较齐
全,店容店貌有改观,当年销售额实现177万元,盈利7万元,较历史盈利最高1976年增加40%。

  信托贸易公司职工端企业“铁饭碗”,从1981年到1983年三年亏损22万元,国家补贴16.5
万元。1984年进行体制改革,采取全民所有集体承包,职工个人承包、照章纳税、定额上缴、
工资浮动、自负盈亏。变批发一站为多部,批发网点外插下伸,在海伦伦河镇设农商联营批零
商店,在菜库设批零商店,在“大众”、“春谊”零售店设批发部。1985年在海丰、莲花镇设
联营批发部送货上门,并增加购、销、储、运四代业务,盈利比上年增 3.8倍。零售商店开办
缝纫加工厂、豆腐脑馆、钟表修理、‘租赁业务,变单一为综合经营,开展横向经济联系,广
开进货门路,扩大经营品种,销售额上升,摘掉了亏损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