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采购 供销社负责收购农副产品,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为外贸出口和国内市场提供货源。
1949年收购粮食有小麦、大豆、高粱、糜子、谷子等。土副产品有大麻、麻油。畜产品有
猪、牛、蛋等。收购总值77万元。
1956年收购土副畜产品有大麻、白瓜籽、晒菸、土豆、粉面、笤帚、土篮、簸箕、粪箕、
笸箩、席子、茓子、梢条,家畜与野生动物皮张、羊毛、鸭鹅绒,马、猪鬃毛、山鸡、家禽、
蜂蜜等。收购总值159万元,比1949年增长1.06倍。
1962年收购品种增加蚕茧、麝鼠、水獭皮等,收购总值212万元,比1956年增长33.3%。
“文化大革命”期间收购,由于割资本主义尾巴,许多农副产品断挡,专业户被批斗,部
分社员苦心经营的产品,只好拿上黑市出售,供销社收购量大大下降。仅以1972年为例,完成
总值222.8万元,比1962年仅增5%。
1979年收购由于土副产品放开经营,除恢复了过去所收品种外,又增加了烤烟、芥茉籽、
地产果、干辣椒、鹿茸等。收购总值746.4万元,比1972年增长2.35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副产品不受原来经营分工的限制,实行多渠道直线流通,国
营、集体、个体一齐上,供销社注重调节供求关系,解决农民“卖难”。“六五”期间收购烤
烟34.5万担,比“五五”期间增加 3.3倍。白瓜籽1.39万担,比“五五”增加2.92倍。地产果
317担,比“五五”增加87.6%。蜂蜜1 853担,比“五五”下降 25.5%。大麻5 112担,比“五
五”降7倍。羊毛1.59万担,比“五五”增加2.31倍。收各种家畜野生皮31.61万张,比“五五”
增加1.3倍。以及粮食、油料、肉类、家禽、编织、粉条、谷草、干菜等农副产品,总值4 081.8
万元,比“五五”增长50.9%。其中:1985年收购总值947.8万元,比1979年增长27%。
在农副产品收购同时,供销社还积极进行了废旧物资的回收工作。建国37年用于回收废旧
物资款961.5万元。其中:回收杂铜397.65吨,铅锡72.65吨,废铝158.35吨,钢铁1.88万吨,
橡胶1 138.25吨,杂骨4 122.65吨,以及塑料、布、棉、麻、纸、鞋、瓶等废旧品,为工业生
产提供了原料,为国家积累了资金。
工业品采购中,过去一直归二三级站进货,一些控制商品按比例分货源。改变进货渠道后,
1981年从外地组织进389个品种,全年实行采购额420万元,比1979年翻两番。1983、84两年由
厂矿、邻县,省外进木材579立米,玻璃5 729箱,钢材79吨, 水泥1 527吨,油毡纸9 860卷,
沥青335吨,自行车2 405台,煤2 313吨,小四轮234台,畜力车2 426台,麻袋25.05万条。1985
年由厂矿及邻县组织进货额532.3万元,占本年工业品采购额71.62%。
县供销社机构网点人员统计表
续表
供销系统主要农副产品收购统计表
续表
废品收购主要品种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