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市场管理

第二节 市场管理




  在市场管理方面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疏通商品流通渠道,活跃城乡
市场,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望奎集市贸易发展大体经历五个阶段。①解放初期,农村经济以互助组和个体农民为主产
品到集市出售。换取某些生活用品,贸易甚为活跃。②1955年后国家对粮食、棉花、油料实行
统购统销。对部分手工业品实行包购包销,集市贸易受到限制。管得过死,当时认为农村商品
交换可由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包下来,不需要集市贸易,因而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困难。
翌年底按国务院指示,恢复了城乡集市。1958年大跃进年代,以为物资丰富,可以按需分配,
无需集市贸易。对市场进行封闭。③1962年中央发出关于组织农村集市贸易指示,肯定集市贸
易的作用。对集市贸易实行“三管住”、“三开放”的政策,农村社员自留地产品准许自由出
售,通过调整,集市又一度活跃。④1964年后“四清”和“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展,集市贸易
受到强烈冲击,集市贸易被视为资本主义自发势力扩散地,被限制、改造。⑤粉碎“四人帮”
以后,随着党在农村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集市贸易才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除县城有两处外,
莲花、通江、海丰、卫星几个较大的镇皆有集市。集市规模大小不同、形式多样,大集上千人,
小集成百人。集期有每日集、星期集、也有周末集。上市商品不断扩充,成交额日益上升。1976
年,县革委会发布了“关于加强集市贸易管理”的布告,对集市贸易实行“两定” (定集期,
定场所),“一参”(贫下中农参加管理),“三管” (管对象,管品种,管价格)。社员、居民
参加集市须持自产证明,只允许售三类农产副产品和家庭副业品。工业品、废旧金属均不准进
市场交易。薯、蛋、粉须完成派购任务后,方准进入集市。以1975、1976两年为例查获处理投
机倒把违法案件1 057起。属于倒把贩运284起,违市案件773起,收缴了粮食3.97吨,油料1.52
吨,猪肉293公斤,粉条粉面以及食油等等。动员2 280人不蹲集市参加生产,限制了单位采购
农副产品。1977年之后开始松动,生猪、肉蛋、粉条、豆油自产自销,仅白条猪销出 425吨。
1978年查获倒把违法案211起。收缴罚没款8.2万元,粮食150公斤,油料2.6吨,对市场管理作
了适当放宽。集市成交额达 210万元。较好解决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供求之间的矛盾。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79年查出各种违法案件63起,比78年下降 70%。对进人市场的猪肉、粉
条、饭豆等农副产品管理范围作适当放宽,使成交额上升至 330万元。加强集市市场管理,促
进了城乡物资交流。县由1个中心市场又增设2个,又于较大集镇莲花、卫星公社设工商所。市
管员分为小组,对猪市、菜市、市面进出把口,不漏不错,分类编地,有条不紊。市场活跃了,
情况好转了,1979年收缴市管赞6 500多元,收缴罚没款450元。

  1980年查获投机倒把和违法案件45起。其中:千元以上9起,500元以上11起。收缴罚没款
6 120元。按省67号文件精神,打击扰乱市场, 以投机倒把为常业的惯犯和集团首犯。重点查
处了①乘以机代马之机,倒卖耕畜。先锋乡、灵山乡以及莲花镇等地 5名村民,分别倒卖役马
29匹,获利6 300元。②乘市场开放之机,长途贩运。惠七镇2名村民,去扶余县买花生米,花
生 4.1吨,运去海伦卖掉,获利千余元。莲花镇三名村民购大豆、红小豆4.56吨,运阜新市高
价出售获利 1 500余元。③乘国家金银提价之机,倒卖金银。有些投机惯犯走乡窜屯,挨户收
买,四月中,三天查获倒卖金银案12起,并打击了开设黑药店和诊所的活动。

  市场管理工作学习了山东省五好活动经验,(宣传好、管理好、服务好、卫生好、秩序好)
对参加集市人员、商品范围均适当放宽,在集市上设摊床、风雨棚、公平秤。上市品种分类划
区,由1979年上百种增加到 150余种。粮薯豆和农副产品种类应有尽有,质价相称,稳中有落,
有的品种低于国家牌价。商品总额达345.94万元。伴随农业经济结构改革,商品生产有了发展,
出现农民涌向城来出售农副产品。城内原有 1处集市场地不足万平米,狭小拥挤,节假日人插
肩,农民不得不走街窜巷,四处摆摊,妨碍交通,影响市容。1981年以后在东西南北 4条街的
小街口设小型市场 4处。南二道街中心市场扩大,1984年在南三道街开放工业市场。又于卫星、
通江、莲花、海丰、惠七等镇扩建了集市场地。上市品种由单一农副产品逐步变为山产、海产、
水产、畜产、小工业品、服装鞋帽、农杂日杂等74类 1 600多个品种。“六五”期间集市成交
额为1 908.5万元,收市管费345万元。集市繁荣活跃,群众反映“市场溜一圈,果菜装满篮,
价格较合理,称心又新鲜”。由于开放搞活在管理上发生了新变化:

  一、集市格局

  为搞活市场突破三个口子。一是突破“贩运就是倒把”口子,1985年发展贩运户 1 189户,
比上年增长1.33倍,贩运了农副品484.5吨、蔬菜99.5吨、粮食228.5吨、水果 110吨、水产品
35吨、山产品15.5吨,金额达96.4万元。活跃了经济,补充了不足,平抑了物价,方便了群众。
二是突破地区经济观念和所有制界限,敞开大门全方位开放。允许国营、集体商业进入集市,
打破单一的个体经营格局,并向省外、地区外、县外客商敞开大门实行优先安排摊位、优先寄
存商品、优先帮助推销。按照市场商品余缺贩出引进,活跃甲乙双方市场。三是突破集市传统
模式,开辟多门路,从1981年起准许粮油、食品、家具、服装、工业品、车马具、旧物、花鸟
鱼进入专业市场划定区域销售。

  二、集市建设

  为建设好集市多方求援,集资19.4万元进行建改扩十个项目:①扩建17处场地,其中:综
合市场6处,菜市场4处,工业、旧自行车、仔猪、花鸟鱼、柴草、书摊等专业市场 6处,牲畜
交易市场1处;②新建6米高铁门楼两个,改造150米砂石路及顺水沟;③轻工市场做100个布棚
铁摊床;④扩建中心市场动迁一部分居民住房;⑤新建22米铁售货台;⑥制做 283个食品箱;
⑦制做10个双格售鱼铁水槽;⑧新建防雨售货棚 192延长米;⑨为食品商贩做白色工作服;⑩
莲花、通江、卫星市场修顺水沟,建32个售货台。

  三、文明服务

  管理与服务紧密结合,遵章办事,①严格收费标准。分区划类,明码标价,保护合法交易,
为商贩排忧解难,打击违法活动。“六五”期间市管人员为商贩解难 1 200多人次,经营生肉
户,不论晴雨天,必须早晨去有关部门报检。不仅往返费功还影响上市。工商管理人员会同税
务、防疫人员在市场过秤计费,减轻了负担。②建立集市服务站。管理信息传播、寄存商品、
提供饮水、找零钱、看自行车,设公平秤、安排客商食宿。③建立信息网。同庆安、明水、海
伦、青冈、兰西、肇东、绥化、大庆、哈尔滨等地互通信息,定期传播集市情况。1985年传达
120份,庆安酒厂需高粱及时通知双红村贩运户一次获利1 500元。白二前村农民大蒜、葵花籽
丰收,为他们办了贩运证明运往辽宁。④安排市场清扫工保持集市卫生。

  “六五”期间查获各种案件193起,年平均38起,其中要案29起,收罚款13.5万元。

   集市贸易成交额与市场管理费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