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储蓄

第四节 储蓄




  一、城镇

  银行储蓄工作原则: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生息,为储户保密。建国初期,人民生活
水平低,储蓄存款能力很小,县行没有储蓄专门机构,在业务组设专人办理。到1950年统计储
蓄存款余款仅有6 000元。开展储蓄种类:活期、定期、定期有奖储蓄3种。存款利率:活期月
息4厘5,定期半年1分零5,一年1分2厘,按城镇人口平均,人均0.26元。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储蓄有较大发展。县行开办了定期实物有奖储蓄。又增加了零存整
取、优待卖粮、保粮保钢等储蓄多种。利率活期2厘4,定期半年5厘1,一年6厘6。到1957年末,
储蓄存款额11.7万元,比1952年增长1.72倍,人均5.85元。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储蓄工作曾出现下达指标,给任务,强迫命令做法。储蓄种类繁多,
增产节约,亩产双万斤,大跃进储蓄等等。到1962年末,储蓄存额上升到55.5万元,比1957年
增长3.74倍,人均 21.92元。其中1960年存款额高达95.3万元。同年停办了有奖储蓄和实物有
奖储蓄,并调整活期储蓄月息1厘8,定期半年2厘1,一年为3厘3。

  经过国民经济调整,到1965年末储蓄存款额下降为22.4万元,人均9元,比1962年减少147.8%。

  “文化大革命”时期,把储蓄利率批为资本主义残余,利息是剥削行为,存款曾一度不付
利息。后来纠正了不付利息问题,储蓄利率定期一年与零存整取储蓄下调到2厘7,但储蓄受到
一定影响。粉碎“四人帮”,至1976年末储蓄存款达 105万元,比1965年增长3.69倍,人均存
款22.25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四化建设上来,职工工资经过调整,收入增加,
生活提高。为方便储户,增设两处储蓄网点。机关企事业单位储蓄代办工作相应增多,至1979
年建立174个代办所,方便了储户选择。参加小额储蓄的人数4 100人,占城镇职工的 40%。年
末储蓄存款额增加到222.5万元,比1976年增长1.12倍,城镇人均40.43元。

  经过1979年整顿、提高,储蓄种类增多,储蓄利率增加。定期半年月息3厘,一年 3厘3、
三年3厘75、五年 4厘2、零存整取月息同定期一样,储蓄存款迅速增长。到1980年末,储蓄存
款余额达365.7万元,比1978年增长1.42倍,人均62.80元。

城镇储蓄情况表
单位:千元



  为支持生产建设筹集资金,积极扩大储蓄存款。增长幅度之大,任务超额之多,进度开展
之快,居全省第 7位。主要措施:(一)、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储蓄宣传:(二)、开展“假如我是
一个储户”的优良服务活动;(三)、狠抓了储蓄代办所的整建。增设了储蓄专柜,分别办理定
期和活期储蓄,实行存贷挂钩,差额控制办法,增加可用资金。

  “六五”计划期间,随着改革、开放、搞活人民生活的提高,城镇居民储蓄存款由365.72
元,提高到1 468.5万元,5年增长 3倍。年平均增加220.56万元存款。1984年城镇各单位开办
储蓄代办所271个,比1983年增加85个所,有1.1万人参加小额零存整取储蓄,平均月吸储额达
9万元,占职工工资总额的8%。含各种储蓄存款增长因素, 全年储蓄总额突破千万关,其中绝
大部分是居民的货币节余。按1984年末统计,城镇储户达到6 774户,占居民户41.7%。定期存
款余额达890.4万元,纯增166.7万元,活期存款余额达288.8万元,纯增120.2万元。两项平均
月吸储额达到24万元,城镇人均储蓄206.37元。1985年城镇储蓄存款额比上年纯增 289.3万元,
超过地区银行下达任务的3.32%。储蓄代办所已发展至286个,参储人数达到1.07万人,人均储
蓄存款242.38元。

  二、农村

  农村社员储蓄和社队存款,建国30多年不断增长。总的来说,这种增长反映了国民经济的
发展和人民收入的增长,也是我国物价、币值基本稳定的表现,证明人民币在群众中享有相当
高的信誉。存款增加,对发展国民经济有很大好处,但对市场这是一部份潜在的购买力,这些
存款随时可能提出投放市场。遇有充足的物资保证,存款额自然形成有增无减。

  1952年开始办理社员储蓄。当年存储 1.3万元。到“一化三改”的1956年,社员储蓄额已
达77.8万元,户均存款19.29元。大跃进的1958年社员储蓄额已上升为107.3万元,户均存款25.75
元,比1956年增长33%。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社员收入不断的增加,逐步改善与提高生活条件成为广大社员的
迫切要求。为帮助社员有计划安排生活, 改善居住条件, 1959年银行在全县范围内举办一种
“攒零钱、办大事”为特点的建设农村房屋储蓄,不仅筹集了社会闲散资金,而且减少了市场
物资紧张的冲击,社员储蓄存款额上升16万元。至1960年,储蓄额上升为 120.4万元,户均存
款28.22元,比1958年增9%。三年困难时期的1962年,社员储蓄额下降为51万元,户均存款10.59
元,比1962年降166.5%。“三五”计划的1970年,社员储蓄又上升为 116.2元。“四五”计划
的1975年,社员储蓄额为353.5万元,户均存款 48.82元,是1970年的3倍。至1980年末,社员
存款已增加为660.4万元,户均存款83.96元。社队存款从1954年起至1980年,存款累计9 528.1
万元,年平均存款金额 352.9万元。1984年,社员储蓄额已超过千万元,从农民生活看,农村
人均纯收入由1981年143.7元增加到338.5元,社员存款由662.4万元提高到1 327.5万元,增长
1倍。到1985年末,储蓄额达1 512.4万元,在农业遭受严重洪涝年景下,尚比1984年增长13.9%,
户均存款183.69元。

   农业信贷和农村储蓄表
单位: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