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下序
第十篇 城乡建设
篇下序
解放前,县城、莲花、海丰、惠头、通江等集镇,街道窄、路不平,遇雨泥泞难行,房屋
多为土草结构,间有些许砖瓦结构房屋,多为机关、商铺、工业大户及少数富户。建筑由工头
临时搭班。集镇除县城外。通江埠曾是商业和粮食集散地,有两条主要街道,到建国前夕,已
衰败得破烂不堪。既使做为一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望奎镇,亦不过一村镇而已。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县人民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一改城乡旧貌。宽
阔平坦的渣油公路四通八达。砂石路面纵横交错,护路林郁郁愆葱,“光腚屯”逐年减少,庭
院整洁,屯有路,乡有汽车站。县城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集镇一栋栋民宅清堂瓦
舍,不断增添。施工队伍不断扩大,不仅承担了县内全部土建工程,还有省内一些市县承包建
筑项目。拥有卷扬机、搅拌机、震动器等机械设备。如今城乡建设之速,以成番成倍增长。36
年间,全县基本建设投资为1 335.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