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重要会议

第三节 重要会议




  一、县委常委会议

  1946年1月至1956年2月,为县委委员例会制。会议议题范围:1.全面工作的计划安排、检
查、总结;2.关于认真贯彻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原则和各次政治运动的领导以及其他重大事
件的处理;3.干部提拔调动以及须经县委讨论的党员干部的奖惩和新党员的审批;4.传达贯彻
上级指示或会议内容等。

  1956年3月以后为常委例会制。其间,虽于1956年9月至1962年11月13日设县委书记处,但
仍为常委例会制。其议题范围为:1.学习中央、省、地委的重要指示、决定和重要会议精神,
及其讨论贯彻落实;2.讨论本县有关路线方针、政策上的重大决策问题;3.讨论决定本县经济
与社会发展和体制改革方面的重大决策以及对一个时期工作任务的部署、检查和总结;4.讨论
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5.讨论关于党的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和县管干部
的任免、调动和处理;6.讨论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党组和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各党委报
请县委决定的重要问题;7.省、地委指定县委讨论的问题:8.县委各部门、群团组织等关于落
实中央、省、地部门召开的会议精神和一个时期工作的汇报,以及某些专题请示报告;9.涉及
几个部门的工作, 分管常委协商后仍难以决定的问题:10.县委日常工作中需要集体研究的问
题。讨论各项工作时,吸收有关部、办、局主要负责人参加。

  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试点到推开,望奎县委曾多次召开常委会议进行研究,讨
论有关具体问题。1983年1月13日和2月19日,在常委会议上,分别听取和研究了有关农业生产
责任制如何承包土地、如何承包大牲畜和大中型农机具,以及蔬菜队如何实行生产责任制等问
题。1984年 3月8日和7月12日,召开常委会议,具体研究和决定了关于农村大小队的体制改革
问题。确定乡经费和调整提留金的标准及其农村经济政策问题。以及延长土地承包期,鼓励农
民增加投资,实行集约生产,土地承包一定十五年不变等问题。县委先后下发了《关于农村大、
小队体制改革试行方案》、《关于几个农村经济政策问题的通知》、《关于延长土地承包期的
若干原则规定》等文件。

  二、党的代表大会

  1946年至1952年,望奎县先后召开四届党员代表会议。一二届于建国前召开;三届1950年
8月29日召开:四届1952年12月7日召开。

  1956年至1985年,召开九届党的代表大会。

  第一届党代表大会于1956年 3月16日召开,22日结束,历时7天。出席代表259名,其中:
正式代表 209名,列席代表50名。邬芳麟代表县委作《工作报告》;王景义作《关于1956年—
1967年全面规划方案(初稿)》的说明;万力作《提案、审查报告》。大会选举出县委委员13名,
由6人组成常务委员会,邬芳麟任书记。一届二次会议增选6名县委委员,同时选举刘干如、邬
芳麟、张岩、刘臣、崔爽出席省党代表,候补代表赵明武。

  第二届党代表大会于1959年 7月15日召开,20日结束,历时6天。出席代表331名,其中:
正式代表 256名,候补代表17名,列席58名。王元钧作《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为实现社会主
义建设继续大跃进而奋斗》的报告;万力作《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的报告。大
会选举出县委委员22名,由 7人组成二届常务委员会,王元钧任第一书记。二届二次会议选举
出省党代表王元钧、关隘、陈英、张岩、林清、崔爽,候补代表傅振声。

  第三届党代表大会1960年 7月27日召开,31日结束,历时5天。出席代表363名;其中:正
式代表 303名,候补代表14名,列席代表46名。王元钧作《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为实现
社会主义建设持续地全面地大跃进而奋斗》的报告。通过《关于实现农业技术改造的规划》的
决议,大会选举出县委委员27名,候补委员 2名,由10人组成三届常务委员会,王元钧任第一
书记。三届二次会议增选1名县委委员。

  第四届党代表大会1963年 9月16日召开,19日结束,历时4天。出席代表355名,其中:正
式代表 307名,候补代表21名,列席代表27名。王元钧作《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加强党的建
设,发扬革命精神,为迎接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而奋斗》的报告,大会选举出县委委员20名,
由9人组成四届常务委员会,王元钧任书记。四届二次会议补选县委委员7名,同时选举出省党
代表王元钧、刘喜森、陈保诚、胡珍、常桂芝、惠长寿,候补代表刘福成。

  第五届党代表大会1965年9月24日召开,28日结束,历时 5天。出席代表386名,其中:正
式代表 360名,候补代表26名。刘喜森作《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突出政治,为争取社会
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会议期间,代表讨论制定望奎县第三个五年
计划期间的工作任务。大会选举出县委委员23名,由11人组成五届常务委员会,王元钧任书记。

  第六届党代表大会1970年4月1日召开,5日结束,历时5天。正式代表515名,列席代表168
名,其中:女代表108名,民兵90名,工人42名,农民 276名,干部102名,其他65名。李英作
《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加强党的领导,突出路线斗争,为把望奎建成埋葬帝、修、反的
红色根据地而战斗》的报告,通过了“搞好县委领导班子革命化”的决议,大会选举出县委委
员31名,由9人组成六届常务委员会,李英任书记。

  第七届党代表大会1975年 7月1日召开,5日结束,历时5天。参加会议的代表662名,其中:
女代表110名。少数民族2名,工人50名,农民300名,解放军 7名,革命干部127名,知识分子
22名,其他劳动者44名。张云海作《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自觉当好社会“公仆”》的报告。
会议按照毛泽东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项条件和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选举出
县委委员35名,由11人组成七届常务委员会,张云海任书记。

  第八届党代表大会1980年2月4日召开,7日结束,历时 4天。出席代表604名,其中:干部
184名,工人60名,农民276名,知识分子43名,解放军 6名,列席代表35名。张云海作《团结
一致,鼓足干劲,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报告,通过《解放思想,苦干实干,
各项工作力争上游》的决议。大会选举出县委委员39名,候补委员 4名,由11人组成八届常务
委员会,张云海任书记。

  第九届党代表大会1983年7月 1日召开,3日结束。出席代表320名,其中:干部184名,专
业技术人员58名,工人22名,农民54名,解放军 2名。郭宝福作《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张惠宽作《为开创纪律工作新局面,实现党风根本好转而奋
斗》的报告。选举出县委委员30名,由9人组成九届常务委员会,郭宝福任书记。

   中共望奎县委历任书记、副书记名录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