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统战工作

第七节 统战工作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

  望奎县自1956年 6月,成立统一战线工作部后,积极配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向各界人
士宣传党的统战政策,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工商业者、宗教界人士,为国家建设献计献策。1957
年,反右派斗争,由于“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搞扩大化,伤害了许多好同志。“文化大革
命”中,“四人帮”肆意践踏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全盘否定统战工作。统战对象受到不
同程度的冲击和迫害。统一战线被打得七零八落,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1978年,党中央
拨乱反正,得到平反昭雪, 使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得到落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批判
“两个凡是”,正本清源,清除“左”的错误。党的工作重心转向了四化建设的轨道,实行了
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纠正错划右派,做好对台胞、台属、侨务和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
的政策落实。沿着统一战线“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与党
外人士风雨同舟、亲密合作。

  一、对党外人士安排

  重点安排政治上有代表性,长期同党合作的党外上层代表人士。建国初,望奎县政府机关
成员中民主人士占 80%,有的担任重要领导职务。1958年县直机关科、局院长以上干部54人中。
民主人士13名,占 24%。1964年,有91名民主人士进入了政界。到1985年,尚有非党副局级干
部6名。

  1956年至1985年,县召开了27次各界人士代表会议,共同商讨了县政大计及国民经济发展
计划。每届县人民代表大会,有一定比例各界人士代表参加会议。

  二、工商业工作

  对原工商业者,贯彻党对资本主义实行“包下来、包到底,安排使用、教育改造”、“一
视同仁、不得歧视,量才使用、妥善安排”的政策。自1956年至1962年,先后召开私方业者会
议8次。把原工商业者中的劳动者从资产阶级中区分出来,全县拿定息的185人中,区划出劳动
者148人,占80%。

  解放初通货膨胀,人心不安,市场混乱。政府向工商业者宣传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取
消苛捐杂税,鼓励大胆经营,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抗美援朝运动中,工商界积极捐献
飞机、大炮款与慰问品。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资本家和小业主实行赎买政策,拿定息。对小
商贩组织走集体化道路。公社化时期,贯彻“以政治思想为统帅以劳动实践为基础,以企业或
工作岗位为基地”的方针,推动工商业者“上马下海”(上跃进之马,下群众之海),投入技术
革新与技术革命中去,提出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议450条,技术革新22项,科技改革200余
件,献出医学秘方、验方100余例。

  三、侨务工作

  望奎县在国外华侨20人,其中:侨居美国7人,新加坡1人,日本6人,加拿大2人,其他国
家和地区4人。华侨中有总经理 1人,资本家4人,工程师2人,教师2人,共有侨属13户,66人。
贯彻中共中央44号文件精神,对侨属的基本政策是“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
顾”。统战部门,逢年过节走访慰问侨属,帮助解决其生活和工作上的实际困难。接待来信来
访,协助侨属同侨居国外亲人的通信联系。

  望奎县定居的外侨:民国 8年(1919)苏联人刘义携妻由珲春入境,及苏联人程海侨居望奎
镇,以经营面包铺为业,民国19年(1930)离境。民国16年(1927)朝鲜人韩珠,来望奎以行医为
业,民国18年 8月迁往归化。民国17年(1928)朝鲜人戴洪洁,携妻白顺俊入境,以行医为业,
于民国19年出境。民国18年白俄罗斯人赵德,携妻、子,由海拉尔来望奎,给县长靖国儒赶斗
子车,1932年离境。民国19年(1930) 3月,朝鲜人闵道弘一家来望奎开设东济医院,民国20年
底迁哈市。徐广贤(巴拉斯高娃)白俄罗斯人,现住望奎镇三街。巴基斯坦人瓦列特·汉·法瑞
达1965年迁入望奎县莲花镇宽四村,1980年3月9日病亡,遗一子二女,均安排就业。朝鲜人朴
成君,1982年在望奎病亡,遗二女安排百货三商店和人民医院工作。

  归侨刘全奎、周玉馨6口人,1968年3月26日,来望奎火箭乡任小学教师。

  对台胞台属工作。县内有台胞 1人,台属12户,48人。按照“一视同仁,并在各方面优先
照顾”的政策,帮助他们安排子女就业、升学、参军等。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台湾同胞于
瑞祥回望奎定居,台胞郑翔回望奎探亲,认真做了安置与接待,积极支持台属去港台会见亲人。

  四、宗教工作

  望奎设治以来,内有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 3个教派,人数不多。建国后按自办教会
和自传、自治、自养的方针,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1952年,在宗教界开展了取缔反动组
织活动,肃反中清除了披着宗教外衣的帝国主义代理人。对正当宗教活动予以保护。对其头面
人物,采取团结方针,予以适当安排。伊斯兰教阿訇、基督教传教士,被选为县政协委员与人
民代表。

  五、对起义投诚人员

  起义、投诚是爱国行动,党的政策是“爱国一家,既往不咎,一视同仁,量才录用,妥善
安置”。多年来对国民党敌伪军、政、警、宪、特起义投诚人员进行普查登记,量其所长,发
挥余热。

  1985年11月1日,对6名起义人员和7名投诚人员颁发了《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证明书》。

  六、右派分子摘帽

  1957年反右时,望奎县错划了一批“右派”,计185人。其中:右派分子108名,中右53名,
坏分子24名。1960、1962年遵照中央指示精神,摘掉一批右派分子的帽子,并为其安排了工作。

  1978年 5月,中共望奎县委成立摘掉“右派”分子帽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复查改正
前,尚有21名右派分子未摘帽,全部予以改正。因为右派问题又戴上历史反革命和地主分子帽
子的,按规定同时作了纠正。

  根据中共中央[78]55号文件精神,对错划右派现在又能工作的,本着就地安排的原则,先
后安置62名。在恢复原工资的基础上,给43人作了调整,其中:上调一级的42名,上调两级的
1名。在20名死亡干部中,有15人未发抚恤金,由原单位给予补发, 并按规定落实了遗属生活。
对受株连的亲属,恢复了商品粮户口。有 4名因株连下放的,作了复职安排,有90人给了适当
生活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