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战勤支前
第五节 战勤支前
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是年10月8日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并向中国边
境进犯。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出国第一仗。
望奎县委、县政府于1950年 8月召开抗美援朝各界人士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深入地进行
抗美援朝教育,选举和组成了抗美援朝分会。刘显廷为分会主任,王立、张贵喜为副主任,杨
希海、苏文、齐士海等15人为分会组成人员。下设办公室,赵家珍为办公室主任。直至1953年
7月27日,迫使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望奎县抗美援朝分会始完成历史使命。
县抗美援朝分会组织报告员87人,宣传员 1 461人。通过报告会、座谈会、控诉会、黑板
报、标语、漫画、幻灯、美日侵略暴行图片展览,以及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向全县城乡人民
深入、广泛地进行抗美援朝教育。宣传内容主要是要求缔结五大国“和平公约宣言”、“反对
美帝武装日本”、“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可爱的祖国”和抗美援朝总会的三大号召“开
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开展爱国捐献运动、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等。通过宣传,全县受教育面
达23.46万人。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和平签名运动,参加和平签名的有20.93万人,占总人口的
84.9%。195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县城各界人民齐集街头, 农村以村为单位,纷纷举行抗
美游行大示威。全县参加者有15.25万人,占总人口的62%。游行人们手持小旗,高呼“反对侵
略战争、拥护世界和平、美帝必败、中朝人民必胜”等口号。在抗美援朝活动中:
首先,订立了爱国公约,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在机关、工厂、企业、学校,提倡节约每一
分钟、每一度电、每一分钱,努力完成或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干部要为祖国做好工作,学生要
为祖国勤奋学习,工人要为祖国多生产产品,农民要为祖国多打粮食。1950年县利民铁工厂生
产铁锅4 637印,超过原计划437印;县制粉厂面粉日产量由1 150袋提高到1 200袋;县制酒厂
每班生产白酒由515公斤增加到680公斤。同时,县制粉厂和齐市制粉厂,县制油厂和拜泉县制
油厂,县利民铁工厂和绥化县铁工厂开展了爱国增产竞赛。在农村,有 3 319个互助组订了爱
国公约,443个互助组掀起了夺红旗爱国增产竞赛。三区(今灵山乡)正蓝后头,九区(今莲花镇)
厢黄头同绥化县的民吉村开展了友谊竞赛。
其次,在全县开展爱国捐献运动。各界人民捐献飞机、大炮,计旧人民币30.37亿元(折合
人民币30.37万元);二区(今环城乡)正蓝五村模范民兵赵功家捐献80万元(合人民币80元);四
区(今富源乡)厢白三村军属包忠清家捐献60万元(合人民币60元)。
再次,开展拥军优属活动,提倡家家做军鞋,户户晒干菜,支援前线。从1950年到1953年,
全县共做军鞋1.49万双,晒干菜62吨,送给志愿军。1951年,望奎县派代表参加省组织的赴朝
慰问团,高祥、马喜良受全县人民的委托赴朝慰问。
全县有1 547名青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有834人参加援朝担架队,与通北县担架队员组
成黑龙江省志愿基干担架第八大队。担架队于1950年11月出国。至1951年11月回国。担架队员
完成任务回国的有432人,开小差的99人,因病介绍回国的236人,牺牲10人,无下落的57人。
在战场上立大功的3人,立小功的4人,立两小功的19人,其中:立大功的王才 (二区厢白后四
人)、李金(六区水二人)被选为模范担架队员。1951年9月,王才奉命归国参加国庆观礼,途中
遇敌机扫射,不幸牺牲,后补李金回国参加国庆观礼。
美帝国主义在侵朝战争中,不仅是武装入侵,而且还搞灭绝人性的细菌战。1952年 3月22
日档案材料记载:在望奎县六区敏头、水头,七区宽三后,八区敏四,三区正蓝六,以及县城
东南隅、西南隅先后发现带有细菌的苍蝇、蜘蛛、跳蚤和蚂蚁等。中共望奎县委发了《关于反
对美国细菌战的紧急指示》,县、区、村成立防疫委员会,组织以民兵为骨干的捕灭队和以医
生为主的防疫队。在抗美援朝的三年中。全县慰问烈军属猪肉1.72吨,面粉 3.4吨,粉条3.59
吨,白糖270公斤;发放临时救济款5 6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