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精简下放

第四节 精简下放




  1958年后,农村劳力大量进城,企业无计划用工,从1960年 8月起,开始动员城市人口下
乡,当年下去105户,426人,其中劳动力188人。1961年,动员回乡和接收外地回乡人口为778
人,其中:精简职工190人,外地下放职工 111人。1962年精简职工440人。1963年,压缩城镇
人口动员下乡1 509人,精简职工1 681人。1964年,压缩城镇人口247人,精简职工131人。

  望奎县1963年动员城镇初、高中毕业生下乡,到1965年底下乡 523人。1966年至1968年组
织动员城镇初、高中毕业生700人到农村插队落户,1969、1970两届毕业生留城安置就业。

  1972年以后,以系统为单位,在农村建设89处知识青年点,各系统派干部负责管理知识青
年的具体事务。1972年至1977年城镇下乡青年3 923人。

  此期间,共接纳哈尔滨、天津、上海及其他省、市、县知识青年 2 430人,分布在先锋、
东郊、厢白、惠七、莲花等乡镇,以及国营农、林、牧场。下乡青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与社
员同工同酬。

  1978年根据中央“调整知青政策,逐步缩小上山下乡的范围,今后不再插队”的精神,对
已上山下乡的未婚知青陆续返城,分期分批安排就业。对于插队已婚知识青年根据他们的具体
情况,分别进行了适当安排。曾经轰轰烈烈一时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随着“文化大革命”
的结束已销声匿迹,然而一度牵涉千家万户,对一代青年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问题,却给人们
带来不断地反思、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