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驻军

第五节 驻军




  望奎出放街基后始有防营,宣统三年(1911),海伦府巡防队哨官雷永富带马队一哨扎营境
内。

  民国元年(1912),马统领派张奎武管带率马队一营驻扎望奎,嗣因张管带调绥代理统领,
此地留一哨,由哨官张权率队驻扎。民国 2年(1913),管带贵山率马队一营驻防望奎。翌年,
改巡防为陆军,管带改称营长。经王铸人团长派张营长一个营驻防望奎。

  民国5年(1916),营防调离,留一连骑兵,由连长宋则濂带之。民国6年(1917),陆军团长
张永贵和营长张权率马、步兵连队驻望奎。民国 7年(1918),杨恩纯团长接防,官兵纪律严明。
直至民国11年(1922),驻防官兵全部撤离望奎。民国13年(1924) 6月,四乡游击队及城防营被
改编为十六、十七营,成为省防军,由营长刘树仁、李福山率队驻防。民国15年(1926)省防军
调离,民国17年(1928),边防吃紧,派驻望奎步兵一个营。民国20年(1931)底开赴前线,同日
寇作战。

  日伪时期,1932年望奎驻有警备队。1934年改为警察队,约 174人驻扎县城。众寡不一,
多时达一营人,营址为今食品公司院内,众称西大营。

  解放后,于1945年10月20日,党派于为民、王徽范、何浚川等人来望奎接管政权,首先收
编公安局中队,组建地方部队,归龙南纵队统辖,称“东北人民自卫军黑龙江警卫第一旅望奎
保安大队”(简称县大队)。组编为3个中队、1个警卫连、1个骑兵连,经过扩展,后来达到800
余人。1946年后,在通江、灵山、惠头、海丰、莲花、厢白、滕围、高贤等建区中队。

  县大队编制:大队长1名,政委1名,主任1名,副官4名,军需4名,连长 4名,指导员5名,
排长12名,司务长4名,上士5名,战士335名,修械技工 5名,勤务员9名,炊事员18名,饲养
员9名,班长38名。

  大队部的武器装备:轻机枪4挺,步枪79式49支,77式166支,38式170支,30年代式3支,
44式66支,军马104匹(乘马81)。

  县大队本部领导成员到1949年 3月机构撤销前,大队长先后由何浚川、朱军、李福臣担任。
大队政治委员由陈化争、李光宇、丁秀相继任职。政治处主任胡再白河口遇难后,继任有李瑞
山、薛允鹏。

  1949年设武装科,翌年11月,武装科改称武装部。1954年10月,成立望奎县兵役局,许殿
凤任局长。1958年7月,县兵役局又改称县人民武装部,部长庄申聚。

  “文化大革命”中,武装部实行“三支两军”(即支工、支农、支左、军管、军训),取消
了县委书记兼任武装部第一政委的职衔。

  粉碎“四人帮”以后,撤销了“民兵办公室”、“民兵指挥部”和“三位一体”的机构,
1978年恢复了县委书记兼人民武装部第一政治委员的任职。从1971年3月起,沃玉廷任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