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校舍 设备
第四节 校舍 设备
一、解放前的校舍与设备
设治后,全县有公立高等及初级小学12所(含附设 2所)。设备简陋,校舍陈旧,草泥结构
旧式纸窗。12所学校共有校舍草房92间,其中:教室44间,学生宿舍18间,备课室15间,厨房、
仓库等15间,校园占地面积12.29万平方米。教学设备有黑板、桌凳和体育设施篮球、网球。
伪满时期,伪康德 6年(1939)对部分学校校舍进行重建与维修,当年第三国民学校,建筑
砖瓦结构校舍47间,小礼堂1座。在莲花镇建筑1栋草砖结构的教室。并为国民高等学校维修了
校舍。
设备:县城第一、二、三国民学校有木马、单、双杠、篮、网球等运动器材。第三国民学
校有新制的课桌凳 300套。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物资奇缺,通货膨胀,教育经费日绌,校舍及
设备维持现状。
二、解放后的校舍及设备。
解放初,学校校舍,本着勤俭办学精神,因陋就简。
建国时,全县中学有教室12间,桌椅109套,小学有校舍 578间,桌凳7 144套。随着教育
事业发展,房屋、设备逐步增多,条件逐步改善。至1958年,中学有教室104间,桌椅1 255套,
小学有校舍2 933间,桌凳2.16万套。
1962年农村中学大发展,全县中学增加到17所,校舍发展至245间,初高中桌椅达到2 351
套。小学校舍有3 598间,桌凳2.6万套。同年10月,望奎第一中学教学楼竣工,交付使用,建
筑面积3 417平方米。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动乱,校舍破坏,设备丢失比较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教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从1979年到1985年,
由县财政和省、地专项拨款,共达 254万元。全县新建校舍1.92万平方米。县城二、三、五中
学和三、五小学相继改建成楼房。截止至1985年全县普通中学校校舍建筑面积已达5.27万平方
米,其中砖瓦结构为3.33万平方米。农职中学校舍建筑面积 3 286平方米,其中砖瓦结构的为
2 818平方米。小学校舍建筑面积已达14.91万平方米,其中砖瓦结构为9.95万平方米。富饶乡
从1980年以来,自筹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全乡八个村的小学全部实现了房舍砖瓦化、桌凳齐全
化,校园砖墙化。
教学设备日益齐全。全县中学有桌凳1.33万套,小学有桌凳3.65万套。城乡中学都有显微
镜、理化实验器材、数学验证仪器、生物教学模型及各类挂图等。体育器材有木马、跳箱、单、
双杠及各种球类。音乐设备有,风琴、手风琴、钢琴、打击乐器、铜管乐器等。以及图书馆、
阅览室。小学备有计算器、图片、地球仪等教具,县城小学与乡镇村中心小学都有篮球架、乒
乓球台、单、双杠、跳箱、吊环、冰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