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篇下序

第十八篇 文化

篇下序


  解放前,望奎县的群众文化活动,主要在传统节日、庙会以及婚嫁喜庆和祈祸禳灾等仪式
中进行。农民平时文化生活相当贫乏,仅在集镇茶馆、书场和流动杂耍班子的演唱中得到享受。
民间娱乐,逢年过节、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活跃城乡,民歌、鼓书、
驴皮影、蹦蹦戏,群众喜闻乐见。旧时代虽无文化机构,自发活动却开一代民风,流传长久。

  民国 6年(1917)设治局创立了“通俗教育讲演所”。附设图书馆、阅报室,以广见闻,增
加知识,又办音乐会怡悦人之情趣。

  建县后,由县教育会购置了《万有文库》、《四部丛刊》等书籍,开辟了阅览室,是为官
办文化事业之开端。民国10年(1921)以后,有了落子园和戏院,竞相争揽观众于东、西市场。
1927年春一场火灾,烧掉西市场戏院。

  伪满时期设立了民众教育馆,兴办大舞台,影戏院,但人民食不饱腹,无力顾及文化生活
的需求。

  建国后,文化艺术、档案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文化馆、站相继建立,开展专业和业余的
文艺活动,随着专业人员和业余人员素质的提高,逐步形成了文学创作、音乐、舞蹈、戏剧、
皮影、曲艺、美术、书法、摄影等多门类体系,而图书馆阅览与书店发行的扩增,对发展文化
事业起了促进作用。戏剧电影事业从无到有,活跃了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有线广播以县台为
中心,以乡镇广播放大站为重点形成网络,联结千村万户。

  十年动乱,传统文艺活动被禁锢,文化事业陷于困境。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呈现
日益繁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