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图书

第二节 图书




  望奎设治后, 由地方集资建立通俗教育讲演所,民国 7年(1918)募款购买 《万有文库》
(1 320册)、《四部丛书》(2 109册)等书籍,开辟阅览业务。1922年改为通俗教育社 (后改民
众教育馆),开展了阅报、问字、游艺等项目,藏书4 100余册。设馆员 5人,全年经费为银洋
1 690元,主要来源于社会募捐。

  伪满时期,增订《盛京时报》与《大北新报》,开展了讲演业务,介绍日本风俗、习惯及
地方名胜等,灌输亲日思想。

  解放后,民众教育馆解体,馆内图书设备移交望奎中学管理。1950年县文化馆建立,取回
《万有文库》及《四部丛刊》,并接收东北书店图书室的全部新版书刊千余册,开展了图书阅
览业务。1955年新版图书超过5 000册,年阅览达4万余人次,借阅图书5 000余人次。1958年9
月建立县图书馆,馆址在文化馆南侧,编制为4人,经费由地方自筹。至1963年馆藏图书达9 248
册,超越建馆标准。当年省文化局批准为省拨经费图书馆,每年拨款9 000元,占用房舍9间,
编制为 5人,订有报刊杂志230余种,日接待读者300余人次,借阅图书日平均80余册。1965年
馆舍扩大至11间,藏书超过万册,编制为6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一些古典图书当成毒草,被封禁和毁坏。1966年到1976年间,图
书阅读多限于《毛泽东选集》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以及一些宣传文化大革命的报刊、杂志。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文化事业的复兴,图书事业也趋于正规。1982至1983年省财政厅
拨款5次,总额15.4万元,作为建馆经费。新图书馆于1983年7月施工,1984年 9月24日交付使
用,地址在影剧院北侧,面积 50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馆内分为综合阅览室、儿童
阅览室、咨询室、采编室,设备全部更新,购置镀铬架木面桌38张,镀铬造革折叠椅 142个,
书库、报刊库均改为通天书架,为延长图书寿命, 备有吸尘器和吸湿机。至1985年共藏书1.4
万种,计4.76万册,持证人数1 264人,年接待读者4.04万人次。传阅图书8.2万册次。

   望奎县图书馆藏书、报统计表



  1985年咨询室开始工作,先后接待咨询75项,解答72项,有 4项研究成功。主要有县工业
技术研究所工程师董云书研制的“红外线超车告知器”正处于试制中。县食品总厂助理工程师
尤文选撰写了《电容器无功补偿电路》论文,在1985年5月号《电世界》杂志上发表。

  自1984年新馆开馆后,每周开馆42小时,开馆时间:春季上午 9:00——11:30时,下午
13:00——16:00时,晚18:00——21:O0时;秋季上午 9:00——11:30时,下午13:00—
—15:30时,晚17:30——20:30分,星期日全日开馆。图书馆连续二年被评为省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