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文物

第二节 文物




  一、文物点

  海丰镇八方前村前300米处,克音河右岸400米台地上,采集了 3片夹沙方格纹陶片,其中
一尖唇侈口口沿。

  通江镇白头村林场东南150米处,南距索伦沁遗址350米。1977年 6月,挖防护林壕时,周
伦在距地表70公分处挖出一口金代铜锅,呈焖罐形,重18.5公斤,菜刀1把、三尺钩1把、四爪
铁川2个,均按废铜售给供销社。

  卫星镇敏头西村南 1公里梁大鼻子山上。南距呼兰河500米,西距王朝佐遗址300米,东距
村水库50米,约在40平方米内,即发现陶片 6片,有红褐陶片,灰褐陶片,灰色尖唇侈口口沿
等。

  二、灵山古寺

  于民国12年农历二月一日(1923年 3月17日)动工修建。民国16年阴历四月十八日(1927年5
月18日)竣工“开光”,命名为灵山古寺。古寺南北东西各长196米,呈正方形,四周修 4米高
青砖院墙,墙上苫青瓦流水檐。寺以山门和正殿为中轴线,分三段六宫,成为南坤六段 (==
=),北乾三连(≡≡≡)之布局。南列钟、鼓二楼,后有左右侧室, 中挑东西廊房,互相呼应,
彼此对称,匠心独具,排列严紧。

   灵山古寺山门 



  (一)山门。高11米,眉上镌刻 “灵山古寺”横额,两侧并设陪户。左额 “云龙”、右额
“风虎”,额上出檐盖瓦,构成单式中起侧落大屋顶形。

  (二)六宫。入门沿垂柳砖道两侧,分三进对列六宫。每座三楹,漆柱雕栋,高脊飞檐,琉
璃瓦顶,磨砖对缝,涂丹刷金,光彩夺目。廊庑迥转,宏伟壮观。东三宫前为文庙,内塑孔子、
孟子和财神、喜神 4像,中为龙王庙,塑龙王、蟹兵虾将,雕塑精湛,栩栩如生。后为阎王殿,
设有阎罗王、地藏王、判官、小鬼和牛头、马面等14尊塑像。四周彩绘十八层地狱壁图,形象
恐怖,望而生畏。西三宫前为武庙,一堂分两部,右为关羽、周仓和关平,左为岳飞、岳云、
张宪。西墙彩绘《岳飞传》,东墙绘有过五关、斩六将和古城相会等壁画。中为娘娘庙,塑有
三霄娘娘、送子爷爷和送生奶奶等9尊神像。南侧排列4鬼头,两墙彩绘大摆黄河阵壁画。后为
天齐庙,中间并肩排列五岳天君,东侧塑有碧霞元君,西侧塑有瘟癀大帝,两墙彩绘托塔李天
王、哪叱、二郎神和殷蛟、殷洪壁画。

  (三)三大殿。由六宫北进,达三殿,雄踞一米高台,每殿 7楹,由南向北等距排列。以镂
空隔扇为前体,具有24根明柱擎檐,黄琉璃瓦盖顶,獬豸踞其上,风铃响于下,殿宇巍峨,端
庄凝重,集我国传统建筑艺术之大成。

  天王殿,也称“前殿”。正门左右隔楹另辟侧门,侧门迎面韦驮像下设游动机关,身着彩
缎绣花战袍,手握降魔杵。气势雄伟,神态炯炯,误踩机关,韦驮会向人扑来,惊魂落魄。殿
内正位塑“风调雨顺”四大天王;东侧赵公明及“招财进宝”四大仙官;西侧闻太师和“国泰
民安”雷部四将,独具风格,神态各异,雕塑之精,为寺内诸殿之冠。两墙彩绘《封神演义》
壁画,上有图案藻井,下以方砖铺地,殿内点翠流丹,金碧辉煌。

  正殿,也称“大阁”。高15米,上下各以24根明柱擎拄,飞檐覆瓦,黄绿琉璃相间,翼角
殿脊满布狻猊、獬豸等异兽。飞阁重楼,巍峨壮丽, 为寺内建筑之主体工程。 殿内塑有三皇
(伏羲、神农、共工)、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等像,神态庄重,造型精美。登梯上
阁,四周设有花格栏杆,阁内正位为玉皇大帝,两旁陪以金童玉女。东有太阳神,西有太阴君,
右雷公、左雷母,两墙彩绘山水人物壁画。下楼转入屏风后,有通往后殿之门,门内塑有西方
接引神。

  主殿,也称“后殿”。进门两侧哼哈二将,正位铜铸装金心之释迦牟尼佛,面目和悦,上
座莲台,头盘螺髻,雍容华贵,神态潇洒。左右排列十八罗汉。东墙彩绘《西游记》,西墙彩
绘《济公传》。

  (四)其它设施。东南角建有钟楼,西南角建有鼓楼,为八角楼式砖木结构,上部重檐,斗
拱交错,碧瓦覆盖,建筑面积各为16平方米。风格典雅,小巧玲珑,下起 5阶高台,内悬直径
1.6米铸钟1口和大鼓1面。东北角和西北角各建南北3间侧室,东为子孙宇,布满各类姿态之泥
娃娃,西为寺中之秘室,平素不开,鲜为人知。六宫之旁各建五间砖瓦结构之廊房,为寺中僧
侣之起居室。两廊房以北,东设施不全小庙1座,西设砖砌焚烧炉1座。寺外围墙垂柳环绕,山
门两侧石基上竖旗杆。远望楼阁相映、绿柳环抱、苍翠葱茏,肃穆庄严。

  灵山古寺建筑之宏伟,规模之巨大,布局之严紧,艺术之精湛,为松花江北一大奇观。解
放后土地改革运动中没收寺院土地财产,毁坏庙宇、神像,改建县第一农场,从此灵山古寺荡
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