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西药

第二节 西药




  一、西药业

  西药的经营,始于西医张子范来望奎开设医院之后。民国15年(1926)同发盛开业,专门经
营西药。伪满时期,日伪提倡西医、西药,医院及村公医诊所,并同开业医,西药商,共22户
经营西药,均由外地进药。

  解放后,由县工商联合会成立了西药经营小组,有针、片、酊、流浸膏和小型医疗器械等
500余种。1954年,西药经营小组并于五金商店。1956年, 县成立医药公司,公司在县城设两
个门市部、一个批发部。并在通江、莲花、海丰3个公社设立了3个门市部,开设零售及批发业
务。

  二、药品采购

  1981年,医药公司采取了开放式的流通体制。各站、店商品购进本着“一近”、“二厂”、
“三省外”的原则,并掌握了勤、快、少、主、准方式。从而使商品脱销断档现象明显减少,
年度商品购进额达358万元,其中厂家进货占18%。1982年,采购渠道敞开,各站实行了企业自
主权。商品购进总额达510万元,厂家和其它形式进货占购进总额的23%,为“六五”期间采购
多的一年。

  1983年,到上海、北京、天津、厦门等生产基地采购,受库存量增加影响,购进额完成357
万元。坚持以省内厂家商品进货为主,舍远求近。

  先后与阿城、庆安、哈尔滨、佳木斯、五常等市县建立了联系点。扩大省内货源,解决了
抗菌素、磺胺和镇痛药品的大宗进货问题。而到省外采购只是少数新、优产品,调剂余缺。全
年由厂家进货额占 52.8%,医药站参加各地订货、进货会议,与省外二级站及地产药材生产基
地加强业务联系,增加了 105个品种。达到了品种全、成本低、质量好等要求。全年实现利润
6.82万元。

  三、药品储运

  “六五”期间,药品库发展到 8栋,建筑面积为2 448平方米,库容药品2 500余种,其中
有暖库设备100平方米。

  改革以来,实行了独立核算,养护管理,标码整齐,贵重药品特殊保存,针剂无倒置,人、
兽药无混杂。有毒药品标危险号,分架置放。

  为保证进药迅速和节省运费,公司购汽车1辆,发挥了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