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公共卫生

第二节 公共卫生




  一、解放前的卫生状况

  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生、老、病、死无人管,食不饱腹,衣不遮体,难顾及卫生与环境
的改善。城乡民户多无厕所,随地大小便,猪无圈、马无棚,鸡鸭架设窗前,垃圾、粪便,病
死畜禽到处抛。县境西部尤甚,十年九涝度灾荒,当地流传:“西洼荒、穷又脏,破马架、漏
草房,男人瘦、女人黄,终年不存一袋粮”的民谣。可见劳苦群众温饱难顾,如何提及讲卫生。

  二、解放后爱国卫生运动

(一)爱国卫生运动的兴起

  解放后,传染病流行蔓延,危害了健康,妨碍了生产。朝鲜战争爆发后,受美帝国主义细
菌战的威胁。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县、区、村三级卫生委员会。全面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发
动群众,消灭苍蝇、老鼠,大搞环境卫生,清除病媒孳生场所。

  1952年反“细菌战”,全县开展起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7 月20日,县卫生委员会改
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简称爱卫会),下设办公室。“文化大革命”,爱卫会机构解体。1973
年虽得到恢复,但由于“文化大革命”思潮影响,仍属虚体未发挥职能作用。粉碎“四人帮”
之后,县、乡、村爱卫会机构得到加强,有计划、有步骤地领导城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二)爱国卫生运动的成效

  1952年,爱国卫生运动以反“细菌战”为中心,县爱卫会组织154名医务人员和142名小学
教师,深入农村,宣传教育。并以民兵和机关干部为主,组织了 3 542人参加的扑鼠队,发动
学生开展灭蝇活动。消灭老鼠7.O2万只,灭蝇 982公斤,清掏水井1 117眼,装井盖289个,修
简易厕所6 500个,建公共厕所36个。县城设卫生车2台,垃圾箱95个,大水桶(缸)36个,清理
阴沟4.32万延长米,运出垃圾124万吨,城粪下乡1 744车。

  1953年6月到1954年9月,灭鼠2.08万只,挖蝇蛹139公斤,装井盖 403个,修厕所2 162个,
简易厕所2 550个。县城设垃圾箱55个,城粪下乡3.55万车,卫生面貌得到改善。

  195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除四害、讲卫生”的号召。县开展了以“五有” (厕
所、鸡鸭架、猪羊圈、牛马棚、井台盖)、“三勤” (勤起、勤垫、勤打扫)为内容的爱国卫生
运动。至1957年,全县新建和维修厕所1 300个,鸡鸭架6.3万个,猪羊圈4.2万个,牛马棚1 100
个,装井盖420个。

  1958年4月1日,县成立除害灭病指挥部,动员群众,大规模开展除害灭病运动。消灭麻雀
37.72万只(初列为四害之一,后以臭虫代之),老鼠26.11万只,挖蝇蛹 167公斤。建以缸为粪
坑的厕所2.89万个,清除垃圾19.49万吨,填平污水坑、洼2 217个。

  1959年,县委提出开展“除四害、立五勤、兴十有”为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要求:屯屯
有浴池、院院有厕所、户户有灰仓、家家有痰盂、水井有井房、鸡鸭有架、猪羊有圈、牛马有
棚、队队有高温造肥场与专职积肥员;畜禽圈舍和厕所勤起、勤垫、勤打扫、勤维修、勤检查。
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除害灭病高潮。全年共捕鼠35.4万只,打麻雀44.4
万只,灭蝇1 514公斤,维修和新建厕所3 375个,牛马棚 444个,鸡鸭架3.71万个,灰仓2.72
万个,填平污水坑4 120处,疏通沟渠9 995延长米,建立粪场6 788处,设专职积肥员230名,
改良水井425眼,修建简易浴池279个。虽有成效,但也存在严重的瞎指挥和浮夸风。

  1966年,县爱卫会在火箭公社厢蓝三村进行试点,召开全县“五有三勤”管粪管水现场会。
“文化大革命”中,爱国卫生运动陷入停顿状态。1979年开展了“两管”、“五改”突击活动,
抽查17个大队,改造厕所4 216个,鸡鸭架 1.3万个,猪圈1.45万个,水井1 196眼,修路34条,
挖两侧道沟3.4万延长米。1980年7月17日,省在海伦县召开了现场会议后,望奎县成立了“两
管、五改”会战指挥部。组织310名社、队干部去海伦参观,有37个大队、342个小队,对路、
沟、墙、井、院、林、圈、厕所、灰仓进行治理。修围墙14.3万米,猪圈2.11万个,厕所1.58
万个,鸡鸭架1 045个,水井181眼,有131个生产队粪堆迁到村外。

  1981年,县政府制定了“两管、五改”具体措施,决定每周末为卫生日。机关干部每月参
加一次义务劳动,城乡职工每年交卫生费 1元。1982年,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以卫生为突破
口,以治脏为重点,使环境达到洁、齐、美要求。3月1日,开展声势浩大的“讲卫生、环境美”
活动,职工干部、学生,清扫了庭院、街道、胡同,出动汽车17辆,马车43台,手推车79台清
理道路,运送冰雪和垃圾。

  1983年至1984年,每年结合“文明单位”、“文明村”建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县城按
“四自一联”(自搞门前卫生、自修门前路、自通门前沟、自栽门前树),落实了三包责任制。
加强了垃圾和粪便管理,设置了铁制垃圾箱18个,新建公共厕所12个,动员职工干部 6.4万人
次,各种车辆6 257台,清除垃圾、积雪,修建砂石路 6条,改造了17条背街小巷路,植树9.8
万株,修花坛780个。

  农村修标准厕所 6 211个,改造猪禽圈舍2.51万个,打防病深井14眼,有13个屯,1.33万
人用上自来水,并对163眼土井进行了改造。11月5日,全县使用“灭鼠灵”,统一投药时间,
开展了一次大面积灭鼠运动。年底,由县政府命名卫生文明单位55个,卫生文明村25个。

  1985年县内调动车辆近百台,清除垃圾、污物 1 300车,疏通大、小沟渠3.15万延长米,
维修阴沟700米,修公共厕所17个,组织一支25人的清扫队。农村共清除垃圾1.7万吨,并利用
垃圾积肥3.3万立方米,维修厕所8 470个,畜禽圈舍6 000个,填平夯实水坑270个,并修整了
路面,疏通了排水沟。年底出现文明村55个,占全县村数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