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会新风
第三节 社会新风
一、尊老爱幼
惠七镇敏六西村王桂云,公公与丈夫先后谢世,她与婆母两代孀居。王桂云上有七旬婆母,
下有 3个孩子,敬老爱幼,侍奉婆母宛如亲生,邻里间交口称誉。曾被树为典型的“五好家庭”
和“尊老爱幼”的模范。
卫星镇惠头村刘玉霞,侍奉年过七旬的瘫痪公爹十余年如一日,问寒问暖,端屎倒尿,关
怀备至。胜似亲生。该镇良种场工人韩亚琴常年侍奉病残的大伯和婆母,得到乡亲们的称赞。
“六五期间”,全县出现五好家庭2.02万户。社会主义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户 207家,开
拓创新的184户,移风易俗的164户。“四自”的(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典型 368户,家庭
教育示范的195户。
二、拾金不昧
解放以后,时代的洪流荡涤了污泥浊水,冲刷“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自私观念。尤其
在中、小学生中,学雷锋、做好事、拾金不昧的青少年日渐增多。学生拾到金钱或物品交给学
校或公安部门,仅1985年出现近百人次,高尚情操,屡见不鲜。莲花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单
宝风,在放学路上,拾到背包1个。内有人民币640元,立即交学校,校方各处寻访,交还了失
主,当失主取出 100元答谢时,学生坚决不收。受到县委表扬。亦有拾到数千元者不动心,卫
星镇农民王才到卫星粮库卖大豆,应得97元,而到手却是97张10元券,他察觉有错,立即将多
付部分退还了付款员。
三、舍己救人
1969年 6月,县农机大修厂民兵连在厂内进行实弹投掷试验。24岁的民兵杨春林见一位民
兵将一枚手榴弹拉开引信未投远,在千钧一发之际,杨春林不顾个人安危,飞步拣起了手榴弹,
正欲甩出时,手榴弹突然爆炸,杨春林因此献出了生命。
环城乡红五东村的徐峰,1983年4月6日下午,骑车回家,遇见被撞伤的妇女在沟里挣扎,
立即追赶肇事车辆。车上人多,徐峰与 4人搏斗,肋部被刺伤。徐峰不畏强暴,见义勇为的精
神,受到县政府表扬。并发给500元奖金。
一天放学, 第二中学学生李恩峰过北大坑时, 发现一个小孩掉进冰窟窿,露出脑袋喊叫
“救命”,李恩峰急忙扑过去,在薄冰上卧倒翻滚前进,终于攥住小孩的手,把孩子救上来,
李恩峰的英勇事迹被传为佳话。
1985年8月8日,城南大水坑一群小孩洗澡,有个小孩淹没水中。居住附近的房产处工人刘
彦秋奋不顾身跳人坑中救出落水儿童。
四、关心国家
东升乡后头东村房凤祥,致富不忘国家,受灾仍顾大局。1984年承包克音河畔水塘养鱼,
在塘旁种榆树、垂柳6万株,种水稻2公顷,玉米1.67公顷,家开食杂店。当年收入 2万余元,
有人出 3分利抬钱,他不放高利贷,却认购国库券6 000元。1985年,洪水泛滥,鱼塘冲毁,2
万尾鱼苗四溢,500只鸭鹅所剩无几,2.67公顷大豆颗粒未收,损失成本4 300余元。在大灾面
前不虑自己,又认购国库券2 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