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军
朱 军
朱军,原名朱宗勋,1913年12月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三家子乡山嘴子村。“九·一八”事
变,东北沦亡,朱军在东北学生流亡途中,经“东北抗日救国会”介绍,参加了都山县的民众
抗日铁血团,流亡到北平。1935年 9月,报考了国民党南京军官学校附属航空学校预科第10期。
1937年12月毕业。
毕业后,秘密串联了十几位同学,冒险奔汉口,找到了“东北救亡总会”负责人阎宝航,
经阎介绍到八路军办事处。1938年 3月,转赴革命圣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
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党派朱军到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区,组织武装抗日进行反扫荡。直
至日本帝国主义投降,进军东北,转战辽宁、黑龙江。
1946年6月,望奎发生了“河口事件”,省军区派朱军到望奎县任保安团长,后改为县大
队长,挑起了剿匪重担。
当时,活动于县境周围的股匪有“登山好”、“靠山”、“老客”、“墨林”、“老来好”、
“双好”等,他们打家劫舍、骚扰抢掠,破坏生产。朱军率领的县大队,三天一小仗,五天一
大仗,作战频繁。1946年7月,惯匪曹荣股匪400余人,窜入厢白区骚扰。朱军得到情报后,率
五个连和一个区中队 500余人前去围剿,他沉着冷静,指挥果断,毙匪30余人,俘敌20余人。
缴获大龄武器、马匹。
不久,“老来好”匪帮进入白家窑抢劫百姓,县大队接到情报,朱军带领两个骑兵排和一
个警卫班赶到现地,土匪已经离去。朱军按群众指引方向追踪,包围了高梁地,经过一小时战
斗,毙匪50余名,活捉20余人,全歼了这股土匪。
自此, 县大队声威大震, 朱军的名字使大小股匪闻风丧胆。1946年冬与邻县联合剿匪,
“靠山”帮匪首邸向阳(邸大脑袋),聚众匪 900余人袭击青冈县二屯。朱军率队赶到青冈八区
于敌人相遇,展开了阵地战,匪尸遍野,打得土匪向青冈二区狼狈逃窜。朱军紧追不舍,战斗
十分激烈,从上午打到傍晚。朱军冒着枪林弹雨,指挥在前沿阵地,衣服穿了三个洞,直到下
午5点钟,大队发起强攻,敌人阵地被冲垮了,土匪死伤无数。这一大捷,缴获了许多枪弹。
朱军剿匪,每战必捷,誉为“剿匪英雄”、“常胜将军”。到1947年底,望奎县周围一带
匪患靖边肃清。为土地改革运动扫清了障碍,巩固了根据地。1948年 7月离望南下参加解放长
春战役,做军代表与国民党东北“剿总”副司令上将郑洞国谈判,展开唇枪舌战,迫使郑洞国
10月19日放下武器,率部投诚。新中国诞生后,民航事业是空白,朱军被调往军委民航局参加
筹建工作,远去广州接收国民党“两航”(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由香港起义归国员工。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忠贞的共产主义战士,在“文化大革命”中,遭诬陷迫害,身心受到
严重摧残,患肺腺癌于1974年 8月27日逝世,时年61岁。逝世后由空军党委追认朱军为革命烈
士。朱军生前先后担任军事教员,新兵团长,教导大队长,作战科长、县大队长、团政委,军
代表,军航局场站处长,华北防空军副参谋长,沈阳空军副参谋长,空三军副参谋长、空军后
勤部修建部副部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