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旧志述略
三、旧志述略
治地方者以志为鉴。望奎有志,始于民国8年(1919)3月成书。编纂于民国 6年(1917)春,
由县知事严兆霖监修,县第一高等小学教员张玉书编辑,涵容地理、交通、政治、财政、学务、
武事、礼俗、人物、艺文、物产等十个专志,全书一帙四册,线装十二万言。
严兆霖撰写的旧志序文
序文(一)
粤自科举废、学校兴,而历史乃定为专科、盖史也者,其文为先朝掌故,其义则有褒贬之
意存焉!故为学者而不读史,则无以感发其志气。执政者而不读史,则何者宜因、何者宜革、
何者宜损、何者宜益、尤茫乎,其无所适从,史之为用大矣哉!县志即国史也,周礼小史掌邦
国之志,外史掌四方之志。盖分之则为志,合之则为史。此韩宣子聘鲁,所以观书于太史,而
知周礼尽在鲁也。望奎弹丸地耳,其初实为海伦之一属镇。自民国五年秋,奉檄设治,越年改
县。而余实承其乏焉,当斯时,凡所谓山川、土田、户口、食货以及民情风俗,漫无册籍之可
稽。幸天时和人事洽,得以纵容为輶轩之采。稍知崖略。每欲就平日见闻所及,会萃成书,昭
示方来,以差务殷繁之故不果。适值中央修志令下,爰聘邑绅董其事,择其有学行者佐之。凡
故老之传闻,与夫文人学士之讴吟,胥旁搜而博采之。而余亦以公务余暇,相与参酌、考订,
越年而书成。将付梓索序于余。余曰:史以信而传,文凶事以生。吾邑县志,虽失之谫陋,不
过开辟未久,尚无特殊事迹,可资掇拾。其实因事成文,初无所假饰于其间。余于是有感矣!
望邑地力厚、物产丰、得其道而治之。则生齿之繁衍,人文之蔚起,风俗之酶良,将驾先进县
而上之。此志二成,庶生其间者,知某也忠孝、某也节义,可兴起而益励其志。官斯士者,知
何其宜沿、何者宜革,将借鉴而益勤于政。载藉之存贻,即后人之圭臬,其所关于为政,岂浅
鲜哉!
民国八年三月望奎县知事浙杭严兆霖。
张玉书撰写的旧志序文
序文(二)
民国六年春,玉书应望奎第一高等小学校之聘,膺国文教职。夏四月,县署奉省令,编辑
望奎县志,以备采人黑龙江通志。承县长严公,委以编辑之任。闻命之下,不胜骇惧。自念草
茅下士,略识之无。内不能容经铸史,稍窥文字之藩垣。外不能游览于名山大川,以周知天下
之事。一知半解,遂敢与外史之例乎!况望奎二十年前,榛莽荒秽,考之史乘,罔所依据。前
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无以取为借鉴之资。设治仅有三载,人民之集聚,政治之设施,不过
略具规模。更无记载之可言,乃辞不获已。辛得黎君蔚斋、魏君锡武,极力赞襄。邑绅刘敏斋
诸君,多方调查,黾勉从事。夫文明之进化也,愈衍而愈盛。茹毛进而火化,火化进而珍馐,
巢窟进而居室,居室进而楼台,盖无以开其先者,则无以善其后。望奎甫经设治,由此日进不
已。则天时人事之遭迁,吏治民风之丕变,英雄豪杰之代生,忠真义烈之递出,当必日新月异。
而岁不同,斯志之作也。其亦茹毛、巢窟之风,而能使之进于火化、进于珍馐、进于居室、进
于楼台者。固大有人在也。然则斯志也,或可以为后来修志者之一助乎!若是则不敢作,不能
作者,自不得不作矣,因赘数语,以志颠末。
民国八年三月十五日义县后学张玉书谨识
这部志书是望奎古老文明的象征,对于编修新志书起到一定的咨询与借鉴作用。县知事严
兆霖善理政,亦善为文,在任期为民办过一些好事,并留下一些著述。张玉书编辑对志书的体
例、地理的考证、史料的运用、文字的严谨是有其长处的。其败笔处对社会一些重要门类的发
展未尽其功。如物产志虽然也分工业、农业、商业记述,但都寥寥数笔,一带而过。还有交通、
贸易按当时社会实际已有了发展,均未列入。对于史料取舍、断限等方面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