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下水
第二节 地下水
全县河谷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尤为丰富,水埋藏深度4—11米,含水层厚3一25米,单位涌
水量5—10吨/小时·米。
地下水类型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潜水、第三系松散砂砾岩孔隙潜水,
总称为浅层水;白垩系砂页岩孔隙承压自流水,称为深层水和基岩裂隙水。
一、浅层水
浅层地下水包括3个含水岩组的孔隙潜水,其中一、二含水岩组的水量最为丰富,水位浅
,水质符合饮用标准,也适于工业用水。第三组含水岩组,因水位、水量各处不一,一般可
满足小型供水。
1、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砂砾岩层孔隙潜水含水组,分布在黑龙江右岸、逊河及其支流的漫
滩中。
黑龙江右岸漫滩:厚度20—35米,含水层厚10—25米,岩性为淡黄、棕黄色砂,砂砾卵
石层。上覆0.5—2米亚粘土或淤泥质亚粘土,地下水位自地表算起7—13米,单井出水量24小
时为240吨,为低矿化淡水,弱酸性软水。地下水动态与江水一致,水位变幅2—3米。沿江乡
各村屯属于该区。
逊河及其支流漫滩:第四系厚度5—9米,含水层3—5米,岩性为砂、砂砾卵石层,由上
向下变粗,呈二元结构。地下水位自地表算起2—4米,单井出水量24小时为240吨,水量丰富
,水位季节性变化明显,水位变幅2米左右,为低矿化淡水。孙吴水源地、曾家堡、腰屯、东
卧牛河、吴家堡、三岔河、菅草沟等地均属该区。
2、第四系上更新统及中上更新统冲积冰水砂砾石层孔隙潜水含水岩组,呈带状分布在逊
河、卧牛河、辰清河一、二级阶地上。宽300—500米,孙吴辖区内最宽处达3000米。厚度5—
12米,含水层3—8米。岩性为砂、砂砾卵石层,一般上覆1—3米黄褐色亚粘土,部分地带厚
4—6米。水位2—5米,水量分布不均。红色边疆农场24队、清溪乡、孙吴镇、东兴屯属于该
区。
3、上第三系孙吴组砂砾岩孔隙潜水含水岩组,呈盖帽型广泛分布在丘陵顶部。厚度5—
30米,岩性为松散或铁质胶结砂砾岩,大部分裸露,透水性好,但富水性不均。在有利地段
单位涌水量1—3吨/小时·米,水位4.5—18米,水位季节性变化明显。本组当覆于白垩系泥
岩层之上时,潜水往往沿泥岩顶板溢出,形成下降泉,泉水流量0.1—0.5吨/小时,最大可达
85吨/小时,属低矿化淡水。目前山区居民多采用此层水,奋斗乡新兴村、山泉村、大架子村
、奋斗村、锈河村均属该区。
二、白垩系砂页岩孔隙承压自流水
包括两个含水岩组,由于含水层次多,且具承压性,是利用的有利条件。
1、白垩系上统砂页岩层孔隙承压水含水岩组,分布在腰屯至吴家堡、逊河以北一带。本
组除河谷部分被第四系覆盖以外,大片丘陵区为第三系覆盖,覆盖物皆为透水岩层,厚度5—
30米,厚度大于300米为一套砂岩、泥岩、页岩互层沉积。含水层与隔水层相间分布,含水层
不仅层次多,而且水平相变也大,不易划分出稳定的含水层与隔水层水位及流量季节变化不
大。沿江乡东霍尔莫津屯、腰屯乡腰屯、东卧牛河屯属于该区。
2、白垩系下统伏龙泉组砂页岩层孔隙承压水含水组,主要分布在孙吴凹陷的西半部和辰
清凹陷中,在西部山间小盆地中也有零星分布。除河谷部分被第四系覆盖以外,大片丘陵地
带为第三系孙吴组掩盖,覆盖层皆为透水岩层,最大厚度30—40米,本组厚度由几米到数百
米,向凹陷中心加厚。水位与地形有关,丘陵顶部最深达77.73米,而在逊河河谷自流地表,
水头高出地面3.6—11.93米,为低矿化淡水。奋斗乡小架子村、腰屯乡吴家堡村、红色边疆
农场23队均属该区。
三、基岩裂隙水
包括两个含水岩组,由于含水区人烟稀少,利用不多。
1、白垩系下统及侏罗系上统基岩裂隙水含水组,分布在孙吴镇、辰清镇两个凹陷的边缘
隆起地带,其岩性主要为中基性玄武岩、安山岩、安山玄武岩、火山角砾岩、角砾凝灰岩和
少量砂岩、泥岩等。水位水量各处不一,仍为低矿化淡水。奋斗村、清溪屯属该区。
2、花岗岩裂隙水,不详述。
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
水质:根据卫生部和建工部1959年8月31日批准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本县浅层地下水
(包括基岩裂隙水)一般适于饮用,但还存在部分民用井含铁量高于规定指标、仍存在污染指
标(NH(4)、NO(2)、NO(3)、耗氧量等)、碘含量普遍过低等问题。深层地下水根据水分析资料
与饮用水规程对比,一般适于饮用,但存在部分深井铁氟的含量超过规定、碘的含量普遍过
低、污染指标大部分存在、部分深井水具有黄色(其原因不明,不能肯定是否有害)等问题。
各类地下水单位涌水量、矿化度、水化学类型、水质等情况详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