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植被

第二节 植被


本县地处小兴安岭林区之内,林业用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2.2%,森林覆盖率为44.6%
,属寒温带针阔混交林带。除主要森林植被外,尚有疏林草甸、灌丛草甸、草原化草甸、沼
泽等植被。
一、森林
县内森林,是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分布地区,柞树、桦树、落叶松是小兴安岭地
带性植物。森林以阔叶林为主,针阔混交林为副。森林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临界性质,依树
种的组成和因子结构大体可分为3个类型。
1、针阔混交林:分布在红旗、平山林场西部低山地带,以兴安落叶松为主,混生着鱼鳞
松、蒙古柞、枫桦、白桦、色树、山杨及少量椴树等阔叶树种。林下灌木有榛柴、胡枝子、
杜鹃等。具有小兴安岭植被的特点。
2、阔叶混交林:绝大部分地区生长着中温带耐干旱的蒙古柞、喜湿的白桦及喜光的山杨
。幼壮林占60%以上。单位面积产量约每公顷35立方米。
3、柞幼壮矮小林:在交通方便、生产活动频繁区,经人为和火灾破坏,形成多代萌生丛
状的柞幼壮矮小林,单位面积产量极低。
二、疏林草甸
主要分布在林区边缘的山前漫岗上,植被主要是以白桦树为主的杂木林和以山杨、白桦
为主的次生幼林。林下灌木有榛柴、胡枝子(梢条);草本植物以禾本科、菊科为主的杂草类
、小叶樟、羊胡草、败酱草等。在排水不良的地方是以笃斯越桔(都柿)、沼柳灌丛为主的草
甸。
三、草原化草甸
分布在排水良好的山前漫岗上,以向阳坡为主。植被有榛柴、五花草或五花草塘,是黑
土的主要植被。黑土在本县分布零星,由于近几年大面积开荒,草原化草甸濒于绝迹。
四、灌丛草甸
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及低阶地上,植被是以茂生的苔草、小叶樟、柳丛为主的植物群落

五、沼泽
为隐域性质植被类型,以嗜湿性植物为主,面积不大,分布甚广。主要植物有苔草、芦
苇、沼柳、小叶樟、香蒲、地榆等,通常称塔头甸子。
六、田间杂草
由于开垦,大量自然植被遭破坏,农作物代替了原始植被,但耕地上仍有自然植被以田
间杂草形式生长着。主要有禾本科的野稗、狗尾草、毒麦、野燕麦;菊科的苍耳、青蒿、苣
荬菜、刺儿菜、蒲公英;蓼科的皱叶酸模(洋铁叶子)、春蓼(蓼吊子);苋科的反枝苋(苋菜)
;唇形科的香薷(野苏子);木贼科的问荆(节骨草);雨久草科的鸭舌草(兰花菜);旋花科的
兔丝子;豆科的野豌豆(落豆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