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洪涝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洪涝
境内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水灾、涝灾。据记载,民国6年(1917)至1985年的68年中,共发生
水灾18次,其中1928年、1958年和1984年黑龙江发生的3次特大洪水损失极重。涝灾对农业生
产的危害重于旱灾,辰清镇和清溪、红旗乡尤为严重,几乎年年出现。据1954年至1980年26
年的资料记载,春季重涝年份占19.2%,轻涝占15.4%;夏涝占34.6%;秋涝占36.6%。
民国6年(1917)夏秋之交,阴雨连绵,江河水上涨,洼地均被水淹,江河两岸受灾尤重,
境内被淹耕地361垧。
民国17年(1928),黑龙江中游发生洪水,黄土崖子(今胜利屯)水位达118.85米(实测洪水
痕迹),共淹耕地1109.5垧,受灾户252户。
民国18年(1929)农历五月二十八日至六月初三的6天间,黑龙江水泛滥,立水深约3丈5尺
,洪水横流,淹没园田,房屋被浸,加之雨水过大,五谷颗粒没收,共淹地522垧。
1938年7月,总降雨量达294.6毫米,导致秀河水泛滥,镇内受灾,今红旗大街以南地面
水深过膝。
1939年8月,连降暴雨,逊河水暴涨,通往北孙吴的铁路和公路大桥两端被冲塌,交通中
断7天。
1950年秋,黑龙江水暴涨出槽,胜利屯水位达117.75米(实测洪水痕迹),淹没农田5400
亩。
1953年7、8月份,境内连降3次倾盆大雨,雨量达493.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1.4%,造
成水涝灾害。逊河、辰清河、黑龙江、秀河同时涨水,逊河洪水是近百年来发生的一次特大
洪水。据推算,最大洪峰流量:吴家堡站达2200立方米/秒,清溪站1700立方米/秒;洪水变
幅:吴家堡站7.5米,清溪站5.5米;水位(实测洪水痕迹):8月10日,吴家堡站98.95米(假定
高程),孙吴大桥97.62米,胜利屯118.20米。江河水涨溢,冲断北黑公路两处。镇内南部进
水,部分住户室内水齐炕沿,原县委、县人委(今检察院)机关院内,深处过膝。辰清河右岸
大堤决口1处,长900米,严重水毁2处,长达500米,转心湖四号桥处原北黑铁路路基被冲坏
。全县受灾耕地42675亩,冲倒房屋171栋。
1955年3月17日,普降大雪,伴有7级以上偏北大风,降雪量达30.2厘米。积雪随风形成
大雪堆,深处没人,部分住户房门被堵,公路受阻。入山作业人员冻死1人,冻伤2人,冻死
马2匹、牛1头,家禽若干只。
1958年夏季,黑龙江上游连降暴雨,导致洪峰接踵而至,下游长时间高水位顶托,江水
突然暴涨,7月22日胜利屯最高水位118.86米(县水利局档案,1975年12月《黑龙江洪水及灾
情调查报告》50页。)(实测洪水痕迹),四季屯处水位120.50米(实测洪水痕迹),是解放以来
黑龙江发生的最大一次洪水。沿江公社各屯受灾严重,受灾耕地25950亩,占全公社播种面积
的63.6%,受灾户105户。其中较重的有哈达彦屯,洪水涨到山脚下,屯内进水,深处达1.5米
,部分房屋被泡倒,淹耕地6900亩。胜利屯内马号进水,水深0.7米,淹耕地4800亩。
1959年秋季,黑龙江水泛滥,胜利屯水位118.60米(县水利局档案,1975年12月《黑龙江
洪水及灾情调查报告》50页。)(实测洪水痕迹),沿江公社共淹耕地18210亩,受灾户9户。
1960年沿江公社各屯又遭黑龙江洪水侵袭,胜利屯水位117.15米(县水利局档案,1975年
12月《黑龙江洪水及灾情调查报告》50页。)(实测洪水痕迹),共淹耕地7950亩,受灾户10户
。
1961年7至8月,集中降雨466.4毫米,加之逊河涨水,全县受水涝灾害,造成粮食减产,
小麦平均亩产只有71斤,大豆100斤,玉米69斤,谷子52斤。腰屯乡共淹耕地9300亩,受灾户
20户。
1966年7月18日,全县降雷暴雨,伴有大风,加之部分地区降冰雹,降水量达94.9毫米。
全县小麦被风刮倒23400亩,玉米倒伏3750亩,淹耕地3548亩,受雹灾1998亩,受灾面积共3
2696亩,占总播种面积的25%。小麦减产10%,大田减产5%左右。冲毁公路桥梁3处,刮倒电话
线杆、输电线杆30基,停电9小时。腰屯公社河南屯被雷电击死1人,击伤2人。
1969年8月12至14日,普遍连降大暴雨,造成山洪暴发,逊河水出槽,8月15日吴家堡水
文站洪峰水位达97.22米(县水利局档案,1976年8月《黑河地区洪水灾情调查汇编》137页。
)(假定高程)。腰屯公社各屯受灾最重,受灾农田8895亩,部分房屋进水,受灾户18户,120
人。全县淹死牛13头,冲走24头,马失踪1匹。桥梁冲塌1座,高压电线杆冲坏1基,部分小麦
垛和19万斤饲料马草被冲走。
1972年6至8月,总降雨量475.2毫米,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7.6%,造成全县洪涝灾害。7月
中旬黑龙江水位持续上涨,至7月31日,胜利屯水位高达118.25米(县水利局档案,1975年12
月《黑龙江洪水及灾情调查报告》50页。),由东霍尔漠津屯到胜利屯、哈达彦屯的公路漫水
,只能乘船通行。全县受灾耕地17725亩。沿江公社受灾最重,面积14475亩,腰屯公社3250
亩。
1981年4月中旬至8月中旬,阴雨连绵,且降6次暴雨,致使逊河、辰清河、沟浪河、八地
河、卡西春河等8条河流同时涨水,先后于5月12日、7月7日、7月17日3次河水暴涨出槽,外
洪和内涝成灾,全县受灾总面积1650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7.5%。造成粮食减产,减产5成
至绝产的面积共11万亩,占受灾面积的2/3,损失粮食约2000万斤。全县有4个公社、28个大
队和1个社办企业受灾较重,受灾人口达3600余人。位于辰清河畔的清溪公社利民大队受灾最
重,7月17日清晨,辰清河水出槽,洪水进屯,水深1米左右,全屯35户土围墙被冲倒,34户
炕被泡塌,拖拉机库和粮食仓库被冲毁,2台拖拉机和1.1万斤粮食泡在水中,1台胶轮大车和
15个大油桶被冲走,被淹耕地495亩,霉烂粮食1.5万余斤。
1984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孙吴境内持续高温,连降大暴雨,总雨量430.6毫米,占全年
降水量的61%,比历年同期多80%,造成全县洪涝灾害。加之苏联境内泽雅河下游一个大支流
涨水,8月1日黑龙江水突然暴涨,胜利屯水位最高(8月16日)达118.81米,洪峰水位持续14个
小时,是解放以来仅次于1958年洪峰的第二位洪水。8月12日早3时50分,胜利屯水位在118.
02米时,小桦树林子村南大堤西沟闸门处决口;14日下午4时25分,水位在118.62米时,哈达
沿村北套子江堤(891号航标段)决口。两处长达350米。卫疆村112户房屋立即浸于洪水之中,
水最深处达4米,村内居民全部转移。
8月上旬,辰清河、秀河河水涨溢,清溪乡利民村被洪水围困3天。8月6日晚6时,县农电
局门前红旗大街漫水,水深约30厘米,冲坏路面50余米,镇内建设桥桥头两侧岸坡遭到严重
冲刷。46户居民住宅进水,经5个多小时的奋力抢救,孙吴镇脱险。
据统计局资料记载,这次洪水,全县12个乡、119个村、5992户受灾,冲塌民房519间,
受灾农田231641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1.5%,其中绝产95206亩,占成灾面积的41%。被洪水冲
走、霉烂粮食32万斤,死亡牛1头、马1匹、猪34头、羊54只。直接经济损失954万元。
1985年4月,受全球性气候反常影响,黑龙江凌汛变化异常。4月23日,上游冰雪融化,
下游结冻未开,造成流水不畅,冰凌堵塞。5月9日,胜利屯水位达116.40米,沿江乡大、小
桦树林子,哈达沿,卫疆等村2.3万亩农田受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