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作物种类、种植面积及产量

第二节 作物种类、种植面积及产量


据孙吴老人回忆,在孙吴这块土地上,康熙二十二年(1683)就有人在此耕种。农作物主
要有小麦、玉米、荞麦、糜子、燕麦、大麦、粟(谷子)、大豆、豌豆、苏子、麻、烟、蒜、
萝卜、白菜、辣椒、茄子、芹菜、甘蓝(大头菜)等。中华民国时期,曾有人种过大烟(罂粟)
,四季屯黄烟曾闻名一时。
1949年后,耕地面积逐年扩大,种植业随之发展,农作物种类不断增加。1968年至1970
年间,沿江乡曾引种早熟品种高梁,亩产300斤左右。1976年至1978年,沿江乡引种过花生早
熟品种“四粒红”,亩产200斤左右,最高达300斤,后因早霜产量不稳,不再种植。1976年
开始引进早熟油菜籽,一般亩产百斤左右,最高亩产200斤。1976年后,向日葵由各户的自用
小食品,发展成油料商品进行生产。1977年开始,烟叶生产由一般晒烟生产发展到晒烟和烤
烟同时生产,亩产达百斤以上。1969年开始栽培药材,主要种类有黄芪、党参、平贝,有少
量人参等。70年代前蔬菜品种自春到秋主要有:大葱、菠菜、香菜、水萝卜、黄瓜、茄子、
辣椒、豆角、马铃薯等。1970年后,蔬菜种类不断增多,如菜花、茼蒿、元葱、巴彦大辣椒
等。农民用塑料大棚覆盖的方式提高地温,促进蔬菜早熟。
1949年至1985年,农作物耕种面积变化较大的是玉米和大豆。1949年全县玉米播种面积
为36405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0%。之后逐年减少,至1985年玉米播种面积为3182亩,占总播
种面积的5.9%。1985年的玉米播种面积比1949年下降91.2%。
大豆播种面积1949年是17400亩,占总播种面积的20%。之后逐年增加,1985年播种面积
为221070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0%,1985年的大豆播种面积比1949年增长11.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