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护岸工程
第五章 水利
第一节 护岸工程
一、四季屯护岸
四季屯护岸,北起大姑娘沟,南至大桦树林子公路桥北。黑龙江流经该处,水流受一架
山的顶托,由原来的东西方向变为由西北流向东南。直接顶冲四季屯段江岸的凹岸区,主流
偏于右岸,由于水流顶冲及波浪的冲刷,形成日趋严重的坍岸。从1928年到1955年在四季屯
处长5公里的江岸上,横向坍入江中宽达400—500米,坍入江中房屋40多座。1956年至1958年
坍岸速度更快,坍岸宽约150米,坍塌房屋13座。1958年特大洪水仅10天时间,横向坍岸达5
米。四季屯面临水,背靠山,无退让余地,坍岸发展下去,将会迫使四季屯的居民弃田外迁
。同时由于四季屯处的江岸向内大量扩张,将会影响到下游的大桦树林子村、小桦树林子村
一带江岸的稳固。
四季屯护岸工程是1965年7月经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批准的国境河护岸工程,列为省水利
基本建设项目,由省水利厅联合设计组设计。该厅第一工程处负责主体工程施工。县成立了
护岸工程领导小组,并由10人组成了护岸工程指挥部,下设工程、物资、财务3个组和施工队
。1965年8月动工,1968年8月竣工。总长4400米,投资153万元,工程量8.698万立方米,用
工9.16万个。其河岸高程为120米,河岸相对高度8—11米,用堆石和砌石护坡,护面厚度30
厘米,坡度为1∶2.5—1∶3.0;用砌石护顶,其高程119.5—120.5米;以抛石护底,护底高
程109米,垫层厚度为20—40厘米。
二、胜利屯护岸
胜利屯护岸工程位于黑龙江右岸,上起霍尔漠津岛的下端,下止王阿木河岛上端的凹岸
段中坍坡比较严重的地带。黑龙江流经该地段,因江水受黄土崖子岛的顶托,使水流分为两
股。一股水流直接注入黄土崖子岛北侧的主航道;另一股则由西向东南呈100度的转角,涌入
黄土崖子岛我方的江叉子——“副航道”。该段江岸自1958年至1963年,在长5300米的江岸
上,平均每年横向塌岸达20米。据1971、1972两年的实际观察,在下游未治理的2900多米岸
坡上,每年仍以15米左右的速度向江心坍塌。由于坍岸的逐步发展,主流也随之近逼,大量
的土地被水流吞蚀,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国土流失。
本工程是1969年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的国境河护岸施工项目。由孙吴县水电科设
计,胜利屯护岸工程指挥部施工。1969年3月动工,1975年12月完工,工程总长5415米,工程
量11.39万立方米,用工22.18万个,完成投资166.12万元。
本工程河岸高程为116.5—119米,河岸相对高度6—10米,护顶高程为116.5—119米。主
要是堆石护坡,护面厚度30厘米,坡度为1∶2.5—1∶3.0;抛石护底,护底高程为109—111
米,垫层厚度20厘米。在正常水位以上到岸顶采用半坡植柳防护,共1338米。
三、哈达彦上段护岸
哈达彦上段护岸工程上起胜利屯护岸的下端,下止王阿木河岛对面。本段岸线处于凹部
的下端,水流速度急,洪枯水位变幅大,江岸坍塌严重,平均每年横向坍岸10余米,造成国
土流失。
该工程1976年5月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由孙吴县水利科设计,哈达彦护岸工程指
挥部负责施工,1976年5月动工,1978年12月竣工。总长2760米,工程量9.52万立方米,用工
11.15万个,完成投资93.6万元。
本工程江岸高程116.5米,护岸工程结构为堆石护坡。护岸坡度1∶3,基槽护底深宽各1
米,护底高程111米,护面以正常水位为分界上薄下厚,厚度为15—35厘米,垫层厚度为25厘
米。施工技术简单,工程质量比干砌石护坡容易掌握。
四、哈达彦下段护岸
本段护岸工程处于黑龙江主航道右侧大叉流南模拉口子上游右岸,与王阿木河二号岛隔
水相望。岸边地质构造脆弱,加之水流冲击侵蚀,使凹陷逐渐加剧。据调查,自1958年到19
75年,江岸横向坍塌达170多米;1958、1972两年洪水塌岸最为严重,每年塌岸20多米。
为防止国土流失,1979年经黑龙江省水利局批准列入计划,由孙吴县水利科负责设计,
哈达彦护岸工程指挥部施工。1979年动工,1981年完工。总长1500米,工程量1.2万立方米,
完成投资70.5万元。护顶高程116.5米,结构型式为堆石护脚,堆石护坡,护面厚度35厘米,
边坡1∶3,护底高程110米,垫层30厘米。
上述护岸工程的固脚部位,利用开江前封江后水枯时间,便于施工作业,不受水位限制
。土方削坡工程,须在封冻前完成,为干砌石或堆石护坡做好准备。春夏季节砌筑石方。整
个工程从料场开采、砂石料运输、基槽开挖、土方削坡直至砌护等各道工序互相衔接。
五、南模拉口子潜坝
黑龙江流经黄土崖子岛,由于受到该岛的顶托,水流分为南北两股,出岛后南北两股水
流又汇合向东北。主流原来由岛子北侧(主航道侧)由西向东南直冲黑龙江右侧江岸,呈90度
角转向东北,水流向前进行中又受到王阿木河一号岛的顶托,将水流又分为两股。主流原由
王阿木河一号岛的北侧(主航道侧)绕行,但由于黄土崖子岛南侧(副航道)的开发,黑龙江主
流由黄土崖子岛北侧移至岛子南侧水道,由北偏西而来,转成东偏北而去,径直涌入王阿木
河一号岛南侧的江叉子,夺南模拉口子水路向东奔泻,注入黑龙江。至此,南模拉口子成为
黑龙江主流必经之路。由于南模拉口子叉道流程较主航道流程短1/3,故形成口子的水流坡降
陡,水流急,流量大,而主航道水流平稳,流量较小,从而使口子叉道逐年展宽冲深,主航
道侧逐年落淤,濒于闭塞。黑龙江在该处已形成了自然裁弯取直、弃主夺叉、串沟改道的趋
势。南模拉口子河段已成为主槽深泓线,靠近我岸,江叉较主航道深了1—4米,将王阿木河
一号岛隔在主流外侧。
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1979年批准,由黑河地区水利局勘测设计队与孙吴县水利科联合
设计,哈达彦护岸工程指挥部施工,在王阿木河一号岛南侧江叉(南模拉口子)上游部位修筑
潜坝。原设计潜坝两座,全长797米,总工程量36745万立方米,需投资162.4万元。
结构设计根据动水中抛石的水力条件和低流冰水位对坝不致破坏的情况,确定最枯流冰
水位109.7米;坝顶最低高程为108米,最高为109米;坝顶纵向为1∶1.75的坡降;上游边坡
1∶1.25,下游为1∶4;坝顶宽度为3米;护坦海漫长50米,厚1米。
1979年施工后至1980年,修筑一座潜坝,长600米,工程量1.64万立方米,用工3.2万个
,投资97万元。1980年停建。
六、孙吴大桥护岸
孙吴大桥护岸工程位于逊别拉河中游,距孙吴镇东北方向2公里处,孙吴大桥上游右岸,
长5000米。该处河流两岸均有防洪堤,右岸防洪堤主要保护北黑公路、城郊村屯农田和旧铁
路基、发电厂。
逊河属山区河流,具备源短流急山区河流的特点。本段河流在孙吴大桥上游向右偏离原
河道约150米,形成弯道,其最大曲率半径为67米。由于该岸受高水位大流顶冲和横向环流的
影响,使凹岸逐渐加大,加之弯道下部岸边地质构造薄弱,在中高水位作用下不断向岸内切
入,形成分叉河流,加剧岸边向右移动,逐渐向凹岸发展。加之水流和风浪淘刷,河流涨落
频繁等,也对岸边破坏起一定作用。据调查,自1960年至1972年,河岸向南滚动达54米,危
及防洪堤的安全。
该工程经黑河地区水利局批准,由孙吴县水电科设计并组织施工。因无机械,采取了人
力手工操作的施工方法,整个工程从1972年开始分两期进行,1973年全部竣工。工程量1084
3立方米,用工日4598个,投资7.2万元。工程结构为抛石护坡,边坡1∶2.5,抛石厚度2.6米
,坡脚厚度为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