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森林面积和蓄积
第二节 森林面积和蓄积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为315288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70.8%(见《孙吴林业区划》。),其中
有林地面积198239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2.9%。全县森林复盖率为44.6%。天然林面积19
3633公顷,占有林面积的97.7%;人工林面积4577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3%。另有新造未郁
闭人工林面积为9542公顷,苗圃面积为17公顷。全县宜林荒山荒地面积79196公顷。占全县总
面积的17.1%。
县属国营林场林业用地总面积为152728公顷,场队联营林业用地总面积123681公顷,集
体林业用地总面积17939公顷;沾河林业局在孙吴境内林业用地总面积10073公顷,孙吴与黑
河市两处争议区林业用地11228公顷;农场林业用地2500公顷。
一、林业区划
1.西部用材林区 位于本县西部,是针阔混交林分布区,成熟林较多,是全县主要用材
基地。该区有平山、向阳2个国营林场;正阳山、向阳2个乡,共20个村;另有正阳山防火站
一处,争议亚区一处,总面积73127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16.4%。其中有林地46010公顷(不
包括未郁闭幼林地和苗圃),占该区总面积的63%。林木总蓄积量3563769立方米。新造未郁闭
幼林地761公顷,苗圃用地9.4公顷。
2.中部用材林区 位于本县中部低山丘陵地区,天然次生林分布较多,在山脊上有零星
块状柞成熟林。树种以柞、白桦为主,伴生山杨,黑桦,是本县重要用材林基地。该区有红
旗、前进、辰清3个国营林场,卧牛河、红旗、清溪、辰清镇3乡1镇44个村,含1个争议亚区
。面积为188133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42.2%。其中有林地90014公顷(不包括未郁闭幼林地和
苗圃),占该区总面积的47.8%。林木总蓄积量1780448立方米,中、幼林较多,经火灾后,局
部形成多代萌生的柞桦林,是小径木生产的重要林区。有新造未郁闭针叶幼林地6202公顷,
苗圃用地76.1公顷。
3.东部农田防护林区 位于本县东部,是以农为主、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经济区。该
区有孙吴镇,西兴、兴北、腰屯、沿江、群山、奋斗、6个乡1个镇44个村;沿江、茅栏河2个
国营林场和群山联营林场、县属种畜场、良种场;国营三里丁苗圃1处,总面积165923公顷,
占全县总面积的37.3%,其中有林地面积61993公顷,占该区总面积的37.4%。林木总蓄积量1
096427立方米,中幼林较多,以柞、白桦为主,伴生黑桦、山杨。局部村屯耕地边缘生长多
代萌生柞矮林。有新造未郁闭针叶幼林地2484公顷,苗圃用地30.4公顷。
二、人工林
1963年孙吴县开始人工造林,至1985年共营造人工林4603公顷,蓄积量达115880立方米
。其中主要人工林在中部用材林区,占人工林总数的58.7%,蓄积量占总数的54.4%。人工林
以落叶松为主,占人工林总数的66.9%,蓄积量占人工林总数的75.8%。椴树和杨树最少,仅
占人工林的6.4%,蓄积量占人工林的5%。
三、资源消长
1.森林生长
孙吴地区位于小兴安岭北坡,森林资源丰富,但经过东北沦陷时期十几年的掠夺式采伐
,森林破坏十分严重。日本侵略者的采伐是采优留劣,采针留阔,伐根高达1米以上,木材浪
费严重,这是造成林分质量低、林内卫生状况恶劣、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加之林木生长地
力条件差,大部分是薄层暗棕壤,分布在全县山地及丘陵地带,肥力差,因此多生长阔叶林
及萌生的柞桦混交幼、中龄林。1983年调查,每公顷平均年生长量不足7立方米,全县年生长
量183839立方米,平均每公顷生长量6.6立方米。
2.森林资源消耗情况
全县现有森林资源是针叶少,阔叶多;大径级少、小径级多;优质材少,劣质材多。19
83年统计,全年消耗蓄积226500立方米,其中计划内采伐128400立方米。火灾、乱砍滥伐、
烧柴等损失98100立方米,超过年生长量42661立方米,超过部分占年生长量的43%。为了保持
生态平衡、青山常在,永续利用,采伐量不应超过生长量,全县各项木材年生产量应控制在
100000立方米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