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林木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

第二节 林木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


1.病虫害的发生
县内主要森林虫害有:午蛾科、小肚科、天幕毛虫、杨干象及天牛科。午毒蛾害虫是县
内主要的害虫种类之一。据1981年至1983年调查,午毒蛾害虫食性很杂,危害的树种有白桦
、蒙古柞、山杨、落叶松、红松、樟子松和农作物等,以落叶松、樟子松十年生人工林为例
,每株树的虫口密度最高值在200—250只,最低在80—120只,严重地危害天然林的生长和发
育。据不完全统计,经过虫害之后,林木年生长量下降9.2—11.5%,造成人工幼林的死亡率
为10%,天然幼壮林的死亡率为0.47%,加速近成熟林的枯损率为0.51%。危害有林地面积120
万亩,占全县总林业面积的39.8%,被危害后的情景是树叶全部被吃光,林子呈现一片片枯黄
,似火烧。
1984年对各林场预报点所设标准地,进行了详细的虫害调查,主要调查了防治与未防治
的两项样地,相互进行对照。防治的药物是采用六六六烟雾剂,在5月20日早晚无风天气放烟
雾剂一次。
6月份幼虫已近入三至四龄级,害虫虽然体积增大,但危害逐渐下降,到7月下旬将呈蛹
期。
2.病虫害防治的方针与组织
本着以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综合防治的森保工作方针,采取“三早、三勤、三定”的
措施(早发现、早防治、早消灭,勤观察、勤动手、勤探索,定地点、定人员、定措施)。县
林业局建立病防站,红旗、辰清、沿江3个重点林场建立预测预报点,其它林场也相应地建立
了兼职或专职的预测预报员,现有病防人员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