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节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解放初,对手工业者采取组织他们生产自救的方针,许多关闭的作坊重新开业。1947年
,县城共有铁木、皮革、被服等8行,39家作坊。到建国前夕,发展到64家,从业人员164人
。
1949年建国初,境内交通尚未完全恢复,人口逐渐迁往内地。全县人口从1949年的1251
2人,降到1954年的8478人。一些作坊因产品无销路,难以维持,到1955年末只剩个体手工业
48户,82人。其中铁匠炉13户,22人;木匠铺9户,10人;皮革业5户,6人;薄铁业8户,12
人;被服业6户,11人;食品业2户,15人;其它修理业5户,6人。共有资产39100元,年产值
63660元。另有农村铁匠炉4户,磨房2户,计6人。
1956年1月,对全县手工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镇内组织起手工业生产合作社6个:铁
木社(34人)、被服社(11人)、工艺社(11人)、皮革社(6人)、调味社(7人)、食品社(9人);另
有参加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村工匠6人,计84人。占全县手工业工人总数的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