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机械修造业
第七节 机械修造业
东北沦陷时期孙吴街设有铁业组合,共有16家铁工厂和作坊。从业人员58人,有资本(伪
币)4.75万元,年产值6.7万元。其中大满、山岐、大东、山泰4家铁工厂较大,有资本金4.3
万元,接近其余12家作坊的10倍,主要产品均为日本关东军建营房加工铁器。规模最大的,
是以日本侵略者为靠山的大满铁工厂,建于伪康德2年,头目是戴耀先,资本达3万元。设有
机修、翻砂车间,有气焊、电焊、车床、烘炉等设备。除承揽日本侵略者军工、民建器材外
,尚能修理汽车。其余小作坊主要生产大车零件,修造小农具等。
1945年至1949年,有18家铁匠炉,从业者52人,年产值(东北流通券)5.3万元。
1956年合作化时部分业户合并成立铁木社,有职工6人。1958年改为地方国营机械厂,职
工增至21人。1962年分出13人成立农具社,恢复为集体企业。1965年改称铁木社。
机械厂保留为国营企业,称农业机械修配厂。该厂只有金属切削设备3台、烘炉2套,无
力承担拖拉机大修任务。1968年增加车床9台、农机修理和试验专用设备5台,固定资产原值
36.6万元,除曲轴修磨外,做到大修不出县。1972年农机厂置轴、瓦修磨设备。两广共有职
工191人,年修拖拉机39台,制造农机配件及小农具71646件,产值40.5万元。
1974年和1977年铁木社相继改称东方红农具厂和孙吴县机械厂,1975年有车床、铣床各
5台,1976年置精密铸钢设备6台,产品除大车、小农具外,尚能造万能脱谷机4020A活动刀片
、4002固定刀片、解放牌汽车后弓环和前后支架等,年产值66万元。
1978年建汽车修配厂,有职工25人,主要设备有车床、磨缸机、搪瓦机、磨汽门机等,
当年实现产值3.5万元,1979年亏损4.8万元,1981年亏损4.5万元,1983年并入县农机修造厂
。1979年沿江、腰屯、兴北、奋斗、辰清、卧牛河公社办起国营农业机械中修厂。有通用设
备25台,烘炉6座,农业机械修理专用设备12台,达到大修不出公社。此间全县机械修造业达
10家,共有职工349人。是年,县、社农机厂分别完成大修、中修拖拉机70台和49台,生产联
合收割机滚筒钉齿39.8万件、大型机引播种机开沟器体及内外锥体103.7万件、拖拉机部件4
000件,产值65.5万元。该业总产值(按1970年不变价)175.5万元,为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7.3
6%。
1981年孙吴县机械厂分为通用机械厂和木制厂。1983年通用机械厂因无原料,无产品,
被迫关闭,多数工人转向木制品生产。1985年全县共有机械设备修理业17家,其中国营农机
具修理业6家,乡、镇、村和个体办其它机械修理业11家,共有职工178人,产值115万元,为
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