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公路运输

第二节 公路运输


民国时期,境内的公路运输主要工具是花轱辘车、爬犁及役马驮运。
伪康德2年(1935),日本人在孙吴设立了满铁国际运输株式会社孙吴出张所(今称驻在),
下设“国际脚行”(即装卸队)和马车运输队。同年又设马车组合会,简称“马车组合”,主
管私人马车登记、签发牌照和发放饲料供应证。每台车每月缴纳管理费3元(伪币),运输任务
由车主自己招揽。在孙吴城内、北孙吴和曾家堡一带,马车最多时达1000余辆,为日军修筑
军事工事承运物资。冬季部分马车改为爬犁,上山运木柈。此间孙吴城内还有私人经营的四
轮折棚载客马车(又称快马车),最多时达18辆,往返于新街基、火车站和北孙吴,接送乘客
。伪康德3年,始办汽车运输业务。日本人在孙吴城内设满铁自动车营业所。下设货车队、修
配厂、客运负荷营业所(即客运站)。共有货车120—160台,客车6—12台。货运路线有孙吴至
北安、嫩江、黑河、奇克等县。客运路线有近郊循环;孙吴至霍尔漠津屯、逊河、奇克县。
在北安设客运营业分所,有2台客车驻在,往返于北安、德都。伪康德7年开始,冬季增加孙
吴至乌云、佛山(今嘉荫县)2次客运班车。此间有大仓土木、福井高丽、长谷川、松本、森田
工业、钱高等组合和丸大公司,是日本人经营的承包建筑业的“柜头”,均有其自用营业汽
车。另有齐齐哈尔市、黑河和孙吴等地私人汽车16台,分别以上述“柜头”名义参加营运。
孙吴李汉臣、李汉德的2台“万国”牌汽车和陈建章的1台“习佛兰”是以丸大公司名义营运
。伪康德6年后,因汽油不足,私人汽车燃料改用木柈,满铁自动车营业所的汽车改用酒精。

解放初,铁路运输中断,公路运输以畜力为主。1946年至1948年,县内设运输贸易团,
由3个分团组成,共90辆四马胶轮车,往返于北安、嫩江、黑河、逊克。因路况不佳,去北安
、嫩江往返一次需要半个月之久。1946年,黑龙江省军区警备三旅后勤供给处在孙吴新华公
司设汽车队,李汉德、蒋成章先后任队长,修复了6台日军遗留的汽车,主要用于军需。194
7年转移到北安,又修复2台。此间,还有李汉臣、杨万昌、董志文、李文清等私人相继经营
的7台汽车,往返于北安、嫩江,主要运送民需物资,也捎脚载客。汽车主要燃料是木炭。
1949年以后,公路运输仍有畜力和汽车两种,初期以畜力运输为主。1960年10月北黑公
路大修竣工,汽车运输逐渐发展成为全县运输业的主体。县内有县运输公司、运输社2个专业
运输企业;省、县直属企事业汽车队3个。1985年全县拥有货车300台,大客车18台,年利润
15.2万元。
附1:孙吴县运输社
孙吴县运输社建于1949年,当时称孙吴脚车工会,1952年改称孙吴县搬运公司。1958年
10月,由北安招来20辆私人马车,与孙吴的17辆马车组成孙吴县运输社,在镇内营短途运输
。1959年3月与县交通科合并,改称马车队。1962年分出仍称运输社。1968年8月与县食品社
合并,1971年5月又分出。1976年运输社有马车15辆,马36匹,完成货运量25054吨,周转量
81297吨公里。1984年有马车3辆,马9匹,拖拉机4台,完成货运量7562吨,周转量28635吨公
里。是年末,因机械车辆增多,经营亏损,运输社撤销,将车马折价卖给个人,改由个体经
营。
附2:孙吴县运输公司
孙吴县运输公司建于1952年,当时称孙吴运输营业所,1954年改称孙吴运输社,隶属黑
河地区公路运输总站。1961年称孙吴运输公司,隶属黑河地区运输公司,是年仅有6台旧汽车
、1台客车。1966年至1973年间,县运输公司转属县交通科。1984年12月18日再次转属县交通
局。1985年公司内设货运站、客运站、劳动服务公司、物资供应站、保养厂。共拥有东风14
0型和解放CA—10B型载重汽车35台,153吨位,承担全县和龙镇、北安与铁路运输连接,以及
四季屯与黑龙江水运连接的运输任务,临时有货运任务可直达黑河、嫩江、逊克等地,甚至
直达哈尔滨。1983年以后,孙吴县公路运输业处于货少车多的状态,1985年平均货运量只能
达到运输能力的26.8%。客车12台,501个座位,经营孙吴至龙镇、北安、黑河3条长途客运线
路,以及孙吴至哈达沿、四季屯、北卧牛河、红旗林场、奋斗乡、向阳乡、正阳山乡、南河
林场8条短途的客运业务。运输公司是全县唯一的国营专业公路运输企业。1985年货运量达2
4千吨,货运周转量达3419千吨公里;客运量达241千人,客运周转量达18174千人公里。客货
运营业总收入140.5万元,年利润15.2万元。
全县承担本系统物资运输任务的省、县直属企事业汽车队共有3个,拥有汽车33台(其中
油罐车7台),载货吨位187吨。1985年完成货运量29千吨,完成货运周转量1578千吨公里。1
983年出现了个体汽车运输户,有货车13台,1985年发展至62台,客车1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