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航道

第二节 航道


黑龙江沿岸为全县唯一的航道。境内有四季屯码头,上行经黑河、呼玛可达漠河;下航
经逊克、嘉荫、佳木斯可达哈尔滨。总航运里程2000余公里,境内里程33公里。
清朝时期,沿江人民主要靠木帆船和舢板运输。
民国5年(1916)庆澜号由哈尔滨首航至黑河后,经由四季屯码头的船只逐渐增加。东北沦
陷时期在本县航程内先后设立4处自然简易停靠点,有四季屯、霍尔漠津、黄土崖子(今胜利
屯)、嘎巴亮子(今无人居住)。四季屯是主要停靠作业点,地面上无站房,旅客及零星货运业
务均在船上办理。光复后,四季屯码头仍有客货船舶靠离,其余3处全部停业。
1949年建国后,四季屯码头航运业务归黑河航运局管辖,航期内设业务人员1名。1979年
国家按边补投资3万元,建站房1座,砖瓦结构,面积150平方米。1983年至1984年国家预算内
拨款114.2万元,建墩柱栈桥式综合型码头1座;砖瓦结构仓库1栋,面积488.75平方米;更夫
房1栋,面积47.16平方米;砖围墙211.07米;铁大门3处;购置十六T轮胎吊车1台等。至198
5年码头港区占地面积为6779平方米。
1979年县粮食部门在此建木桩栈桥1座,1980年改为水泥架栈桥,设有固定和升降式输送
机各1部,总计61延长米。1984年县物资部门设煤炭专用栈桥1座,长35米。1984年县燃料公
司设输油管道210米,各种电动油泵5组。
此码头港区地处凹岸,在低水期距前沿6—7米处水深可达4米以上,船舶靠离方便。194
9年建国后,随着边疆经济建设的发展,码头吞吐量逐年增加,1984年煤炭、石油和粮食的吞
吐量分别接近2万吨。1984年开始,将黑河市境内的大五家子农场和逊克县的何地营子等外调
原粮,直接运到四季屯码头中转,1985年仅粮食调出量就达4万吨,吞吐量10万吨,每年可为
国家节约运费63万元。在1980年以前,因无机械装卸设备,卸1只千吨煤船,需组织2000余人
,肩挑背负3昼夜,严重影响了船舶周转,1984年码头改建后,提高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