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房屋建设

第八编 城乡建设

第一章 城镇建设

第一节 房屋建设


1932年前,现在孙吴镇范围之内只有曾、韩、李三家地营子搭起的农忙时居住的简易窝
棚,到处杂草丛生。1933年日本侵略者开始修建北黑铁路,当年在今孙吴火车站地点搭起一
片用木板钉的工棚,这就是孙吴镇最早简陋的建筑物。接着日本关东军、伪满铁路局大兴土
木,房屋接踵而起。伪县公署成立后也大量盖房,日本投降前夕在镇内较大的建筑有:孙吴
火车站、发电厂、陆军医院、满铁旅馆、将校俱乐部、东仓库及兵营。日军溃退时大部分破
坏,现在仅存的县人民法院(满铁旅馆)、妇幼保健站(国际运输株式会社)、农机配件商店(伪
满银行)、消防队(日本守备队)、纺纱厂(将校俱乐部)等,都是在框架上重新加房盖而成。
民用建筑1933年多集中于火车站西铁道北,当年秋天被一把大火烧光,日本人方允许中
国人在现在解放路以西盖房。新盖的都是木头垛、板夹泥和拉哈辫垒的简陋房屋。
1945年后,1949年建百货商店,400米(原楼已拆除,地址在百货大楼)。1956年建影剧院
,1959年建了700平方米的文化馆。1960年建有人民政府招待所1800平方米、中国农业银行孙
吴支行、孙吴国营饭店。1976年以后大批建造,到1985年建成的办公楼有孙吴县政府、电业
局、武装部、交通局、人大政协、孙吴党校、物资局、林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教育学
校、邮电局、工业局、二轻局、公安局、武警大队、孙吴一中、孙吴一小、老干部局、税务
局、孙吴电影院、孙吴县人民医院、百货大楼、五金公司、天盈阁饭店、孙吴县物资贸易中
心、孙吴宾馆、中国工商银行孙吴支行。这些楼房中最高五层。
建成投产的工厂有孙吴县粮油加工厂、酒厂、木工厂、卷烟厂、制砖厂、制材厂、纺纱
厂、纤维板厂、北疆文体用品厂、家具厂和烟花厂。这些厂房有平房,有楼房。
民用建筑 1948年由张景跃、杨文通二人合伙盖起一栋二层小楼(小白楼),这是孙吴镇
解放后第一所民用私人建筑。1979年私人建房50平方米,1985年为3442平方米。1958年林业
局在孙吴镇内建了5000平方米的职工家属住宅,1960年转给县房产处管理。1959年由国家投
资建筑了孙吴县委常委宿舍500平方米,为新建职工住房之开端。1969年为了解决来孙吴的上
海医疗队住房问题,由县卫生科盖了板夹泥房子600平方米,70年代后期移交房产处。
民用住宅建筑投资形式有三种:一是县财政拨款和企事业单位投资;二是私建公助;三
是私人自建。房屋的格局由一屋一厨到一厅二室。1985年已开始向楼房发展(详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