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乡村房屋建设
第三章 乡村建设
第一节 乡村房屋建设
1683年,清朝官兵奉谕在沿江一带定居建屯,四季屯,大、小桦树林,东、西霍尔漠津
,哈达彦屯都在这年开始建屯。腰屯、东卧牛河、曾家堡建立于1880年,清溪建于1934年。
这些村屯中民用建筑都是土草结构,还有是马架子(简陋的房屋,形状似马架子)。东北沦陷
时期在清溪、沿江都盖有砖瓦结构的警察所。
建国后,农村人民住宅不断在改善,但仍旧是土草结构,只有一些公用建筑是砖瓦结构
,有学校、供销社、卫生院、中国人民银行营业所以及公社办公室、生产队的车库、修理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砖瓦结构房屋在村屯中一年多于一年,1985年累计为9.17万平
方米。房屋的设计也由过去的“三间屋二头住,当中是厨房”的格局发展到“三屋一厨,中
有客厅,上有天棚,下有地板”,一般不次于甚至好于城镇职工住宅。1985年平度屯农民卢
太宽建筑100平方米住宅楼,是农民建住宅楼的开端。
农村道路均是泥沙石路,挑有边沟,道旁植有树木。
辰清镇是1985年省批准的县内唯一的乡级镇。1969年生产建设兵团在辰清建点,辰清屯
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筑了大量砖瓦结构的房屋。1985年建筑起二层楼房的百货商店。建镇以
后,开始制定城镇规划。
农村规划在县内开展较早,1956年制定了新村发展规划,正阳山公社1975年开始建点就
有规划,现在乡政府所在地正阳山屯,就是按照原规划实施的。1985年建委规划办公室制定
了沿江乡、腰屯乡、卧牛河乡、清溪乡、向阳乡、群山乡、红旗乡乡政府所在地村屯规划。
并修改正阳山乡所在屯的规划。规划分远期和近期两个阶段,主要内容:人口规划、用地规
划、居宅区规划、公用建筑规划、道路广场和绿化规划。